通讯员文海军报道 日前,从四川巫山县林业局传出喜讯,4000余株三峡库区特有植物中华蚊母树无性繁殖成功。扦插苗已萌发新叶,新根平均长度5厘米,成活率达85%。中华文母树的繁殖成功使库区消落带绿化难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中华蚊母树系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是三峡库区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三峡两岸海拔200米以下的江河沿岸(集中在巫山境内三峡和小三峡两岸)洪水线内。由于长年受激浪冲刷,根系发达,硬如铁丝,枝叶特别繁茂,一蔸多达100多个大枝、600多个小枝,堪称 “护库卫士”,而且它能在水下顽强生存数月,水退后又露出来,可当作绿色水位线。
据了解,生长在库区消落带内的库区特有植物数量极少,随着三峡库区水位上涨都处于濒危灭绝状态。2003年,二期水位淹没前,巫山县林业局建立了三峡库区最大的中华蚊母树和疏花水柏枝保护基地,抢救移植中华蚊母树1.6万株,疏花水柏枝2万余株,同时成立了中华蚊母树、疏花水柏枝无性繁殖及造林技术研究课题小组,开展无性繁殖技术研究,重点在插条处理、栽培基质、扦插时间、选条部位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试验。
目前,巫山县积极引进资金、技术,投入人力,加快珍稀植物保护、繁育、利用力度。计划到2005年,人工繁殖中华蚊母树2万株,疏花水柏枝1.5万株,同时进行消落带绿化造林试验,努力解决库区消落带绿化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