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磊 王希群报道 最近,“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与示范项目”课题组在北京西郊调查中,发现一处精心设计种植并保存至今的人工混交林。这一发现将北京人工混交林的造林历史提前了20多年。
据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专家马履一教授介绍,这片人工混交林位于海淀区妙峰山下的北京市47中学院内。根据林旁石头上的碑文断定,这片人工混交林是1926年种植的,至今已有78年的历史。混交林的树种为柏科圆柏属的圆柏和侧柏属的侧柏,共计57株,混交比为 1:1,具有严格的株间混交,正方形配置,株行距4.2米。其中,侧柏平均胸径28.8厘米,平均树高10.4米。圆柏平均胸径22.3厘米,平均树高9.6米。
《北京47中学校史》(1993年)和《环谷文集》(2003年)记载, 47中的前身是私立北京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由时任中法大学校长的李石曾创建。他深知中国以农业为基础的国情,在建立附属温泉中学之初就重视农业教育和农事训练。《温泉中学概况》一文中记述: “本校除有正式农学功课外,关于植林,尤竭力提倡。每年植树节,必师生全体植树,四五百棵不等。而每班毕业时,必造纪念林。”
由此可见,当时种植纪念林是预先安排和设计的。这片1926年营造的混交林是植树节的纪念林,还是温泉中学第一届毕业生毕业时的纪念林,我们不得而知,但林子保存至今,已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