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海南工作的丁勤接待了一位年过六旬的台湾客人唐震。唐先生是世界棕榈学会会员,一直在为南方几个大植物园引种棕榈新品种。一老一少谈起棕榈非常投机。这次的不期而遇,使唐先生成了丁勤走进棕榈王国的引路人。
1998年夏秋之交,海南华翠棕榈园有限公司在海口市近郊挂牌成立。公司要建一个名贵棕榈园暨棕榈种苗中心,从世界各地引进名贵棕榈科树种。27岁的丁勤受聘担任公司总经理。学工业贸易的丁勤就这样一脚跨进了苗木行业。
第一批棕榈树种下去,经过一个冬天死了九成。第一批种子播下去,4个月出苗率还不足20%。丁勤傻眼了。他开始翻书、拜师,在广州、深圳、厦门的几个植物园来回跑。他组建了一支由退休老专家、农业院校学生为骨干的技术队伍。一年后,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截至2000年底,公司从国内外引进119个棕榈品种,总发芽率为87 %。2001年,三亚市需要大批不同品种的棕榈,市园林局组织招标,竞争非常激烈。华翠公司一举中标,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丁勤的目光逐渐从省内延伸到全国,他想到,不久的将来内地对棕榈将有巨大需求,因而引种也更有针对性。
有一则报道让丁勤一夜无眠。航测数据表明,海南省每年沙漠化的土地相当于一个海口市。有没有这样的棕榈科植物,能在沙漠上生长?专家细查了资料,有,巴西蜡棕,它不仅能固沙改土,且有经济开发价值。半年后,2公斤蜡棕种子远渡重洋,到了丁勤手上。
公司成立6年来,丁勤一直拿低工资,出差也是挑便宜的旅馆住。而华翠公司的350亩棕榈园内,已经种植了149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名贵棕榈科植物。记者看到有些已长成了大树,非常壮观、美丽。华翠公司也成了海南省最大的棕榈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甚至一些林业科研单位也来这里引种。2002年1月,翠华公司被列入“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种苗基地”。
“有了烦恼,我会到棕榈园来。走在棕榈的绿阴下,欣赏着它们的千姿百态,心情会豁然开朗。”丁勤的话中流露出他对棕榈园的感情。
华翠公司成立之初建立了一个热带植物组培实验室,原本是要做油棕组培,但在可行性调查中却把目标从油棕转移到了柚木上。
柚木原产缅甸、印度、泰国,是热带高大乔木,世界珍贵用材树种。半个世纪以来,柚木木材在世界上一直供不应求,价格一路攀升。我国19世纪初开始引种,南方各省均有人工栽培。但用实生苗营造的柚木林分化严重,林相不整齐,材积不高。我国虽引种逾百年,终未能形成产业化。专家提出,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建立柚木良种无性系已是迫在眉睫。
丁勤做起了柚木梦,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2001年,分别有3批柚木组培苗种到基地。2002年,华翠公司向全省10个县、市的15个试种点赠送了柚木组培苗,开始了区域性对比试验。
丁勤向华翠公司董事长建议,拟在棕榈园基地建100亩柚木组培苗种质库。董事长满目狐疑,问道:“种质库?100亩?你知道那里的土地多少钱一亩吗?”丁勤听出了董事长的话外音:“拿美兰机场旁边的黄金之地建不产生任何效益的种质库,这是不是太过分!”
但如果不搞种质库,如何能比较出哪个无性系更适合在海南生长?又如何能年年更新外植体以保证组培苗不退化?种质库不能为公司直接产生效益,但可以为组培苗向不同区域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听着丁勤的解释,董事长的目光变柔和了,打心眼里欣赏这个办事认真的年轻人。
这年秋天,法国南锡林学院的马丹教授来到基地。马丹先生曾受聘于科特迪瓦国家造林公司,负责该国10万公顷柚木人工林项目。当他看到生长整齐的示范林时十分惊喜地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柚木人工林!”但同时他又发现在柚木袋苗中有一些窝根苗,他提醒道:“这样种下去是长不好的。”
第二天一早,丁勤让生产负责人立刻检查有多少窝根苗。检查结果有1万多株,约占总数的12%。“把它们全部挑出来,毁掉!不能害了种植户,不能损害组培苗的声誉,不能害人害己!”1万多株就是4 万多元哪,够基地1个月的人员开支了!但涉及组培苗质量,没商量。翌年4月,公司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丁勤从父母那里借了4万元交给财务,说:“先给基地发工资,工人们等着钱养家。”
技术人员到种植现场指导,一住就是10天半个月。基地经理犯了难,发牢骚道:“老抽调我的骨干,我的任务咋完成?苗一出基地就不关公司的事了,管那么宽干吗!”丁勤发火了:“客户种不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