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上海锦美玫瑰种植有限公司月季种植面积为570 亩,而到2004年,面积压缩到了300亩,但企业经济效益并未减少。人们不禁要问:“上海锦美‘瘦身’为何效益未减?”
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锦美玫瑰种植有限公司,凭借不断创新技术,引进新品种,至今仍是活跃在月季生产领域的一家著名企业。近日,记者对该公司总经理孙东明进行了采访,他在介绍公司的经营情况时说:“几年前,我们把公司从浦东搬到沪南公路的下沙镇,并且不断扩大月季种植面积,2000年时已达到570亩。但当年秋季,我们针对经营状况做出了压缩月季种植面积的决定。到2004年,种植面积已减少到300亩。但面积压缩后,公司效益并未减少。”
现在,不少企业谈到经营,大多以种植面积大为荣。然而,上海锦美却不避讳“瘦身”。孙东明向记者道出了“瘦身”之后效益未减的原因。
一是从露地栽培向保护地栽培倾斜。记得1998年春,记者初到锦美公司时,紧挨公路边的种植基地里,只看见一两个拱形的简易温室大棚,面积不过几百平方米,月季几乎都种在大田里。此次再度来到锦美基地,放眼望去,几乎全是白色的温室大棚。走进棚内,才可以看见一畦畦的月季苗和正在干活的工人。据孙东明介绍,现在公司温室面积已达到2万多平方米,月季工厂化栽培已基本实现。由于有了一定规模的温室设施,加上采用滴灌方法浇水施肥,月季从原来只能一年嫁接一次,发展到一年至少嫁接两至三次。
二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原来,客户跟孙东明签订供苗合同,从订货到交货要一年时间。现在,实现工厂化生产以后,时间压缩到了三至五个月。特别是南方许多地方,生产情人节期间用的花,前一年10 月初开始定购种苗。品种都是临时订,不适应这种变化,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另外,工厂化生产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原来锦美用人高峰时需要200多人,现在只要七八十人。而且,减少种植面积,租地费用也随之降低了不少。
三是练内功,增强企业管理能力。面积减少,人员随之减少。为加强管理,公司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指标。人员竞争上岗,工作量分配到人,实行数据化考核,多劳多得。用孙东明的话说:“我们不看过程,只注重结果。”
面积减少,生产更集中。原来,孙东明转遍各分圃需要一天,现在半天就能转完。孙东明深有体会地说:“过去,一年到头我捞不到一天休息,现在面积减少,而且大家各负其责,到了节假日,我也能正常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