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酒椰叶桄榔间赏雪海枣棕榈下”。上联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海南留下的诗句,下联是重庆博洋棕榈研究所所长胡世晨所续,再加上横批“南棕北引”,他的研究方向就跃然纸上了。
南棕北引结出硕果
今年已年逾花甲的胡世晨先生,早年就读于华东农学院,毕业后,当过炼钢工人、做过报社编辑……由于他从小就喜欢花木,尤其对棕榈科植物有着特别的痴恋之情,人们都称他为“棕榈狂人”、“棕榈情痴”。这些年,他为了实现“引棕”的梦想,可说是历尽了艰辛,吃够了苦头,但从未动摇过。
1974年,胡世晨在安徽合肥引种原产美国南方的小箬棕,经受了-13℃严寒的考验,10年后开花结果,结出具有很高发芽力的种子,完成了棕榈引种驯化从种子到种子的全过程,成为国内南棕北引的先例。1995年,他与广东省有关专家共同创办了南方棕榈协会,并当选为理事。最近,他又转入川渝地区,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专家就南棕北引课题进行科研合作,先后引种了棕榈科植物10余属约50种,其中30余种原产国外的棕榈植物首次被成功引种到我国北纬31度地区(四川成都、达川一带),若干亚热带耐寒种还被引种到了黄河流域、京津地区。
棕榈专著凝聚心血
《引种棕榈图谱》日前已出版。该书由胡世晨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钟如松、何洁英等专家合著,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已引种的3 70多种棕榈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栽培管理、引种驯化、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并重点描述了一些适合在长江流域引种的亚热带棕榈的特性。全书近400页,大16开本,配有从种子、小苗、大树形态到主要病害症状和害虫的图片1300多幅,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是业内人士和棕榈爱好者必备的好书。
同时,胡世晨还发表了不少有关棕榈植物的论文。其中《南棕北引:实践与理论之探讨》一文,曾在海南学术年会上获得了优秀论文奖,他本人也被中国管理科学院聘为该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行道棕榈初见成效
据胡世晨研究表明,将棕榈作为高速公路行道树具有许多优点:棕榈单干直立,宽阔的叶片丛生于顶端,自然整形不必修剪,不会阻挡驾驶员视线,由其构成的美景会给乘驾人员愉悦的视觉享受,消除驾车及旅行疲劳;棕榈是须根树种,没有阔叶树种粗大的主根,不会对路面及地下管道造成破坏;棕榈抗风力强,不易在风雨中倾倒折断危及道路交通和空中线路安全。
但是,推广棕榈作行道树的最大难点是成本高、大树移植成活率低。为此,胡世晨采用容器育苗法,将棕榈苗培育到1米左右即上路定植,既降低了成本又使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初步试验表明,这项技术相当成功,大规模实施还有待公路建设部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