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近,大多数荷兰
花卉育种公司仍然死抱传统育种手段不放,坚决不肯将越来越流行的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手段引入到花卉育种领域。
他们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使用生物技术育种投入比较大,而花卉的消费量与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作物相比又比较小,很有可能收不回投资;另一方面,育种商也担心消费者会不愿意购买转基因育种花卉。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国际植物研究所(Plant Research International)的研究人员庸斯玛(M aarten Jongsma)认为,荷兰育种商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止步不前,最终恐怕会成为阻碍荷兰花卉育种发展的障碍。庸斯玛认为,荷兰的花卉育种商如果再不采取技术创新手段,恐怕很快就会落在竞争对手的身后。在育种领域,不但美国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收购了世界最大的蔬菜育种商西米尼斯公司(Seminis),转基因大米也即将走向市场。消费者是否接受转基因食品只是个时间问题。
在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花卉新品种方面,荷兰的育种商们已经落在了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后面。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培育的蓝色康乃馨正在厄瓜多尔进行扩繁。新的蓝色花卉品种将会很快上市,这样其他花卉品种的市场份额就难免有所降低。这也就意味着那些有前瞻性眼光的国外育种商在对生物技术进行早期投资后,争夺到了本该属于荷兰育种商的市场份额。
的确,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搞花卉育种的投资很惊人,但这并不能作为无所作为的借口。荷兰育种商在投资时一向谨慎,避免在技术尚未成熟时就采取行动。
但是,最近就要推向市场的蓝色康乃馨和即将在欧洲上市的蓝色月季品种已经说明,生物技术在花卉育种领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可以肯定的是,从长远来看,这类品种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投资回报,因而将是一类十分有利可图的品种。
品种权保护对育种商来说当然非常有利,但是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即便是受到品种权保护的品种,其高利润期也非常有限,一般很难超过两年。收益的不断减少,利润的不断降低,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但是单纯从收益看,花卉育种商的收益仍然要高于花卉种植商。再加上品种权可以帮助育种商强化自己的地位,保护他们的品种在20年内不得被非法繁殖。因而在财务上,从事花卉育种的危险并不大。
在西方国家,从事花卉行业与从事一般农作物生产相比,所要跨越的门槛并不是很高,只需要不污染环境就可以了。花卉大多在温室内生产,对环境一般不会造成污染,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在其他方面花费也不多,比如澳大利亚花卉基因公司(Florigene)一位发言人推算,在日本推出蓝色月季品种所需的各种审批费大约要10万欧元,这比审批一般粮食作物品种要低很多。
那么,在花卉育种方面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最能够有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在庸斯玛看来,使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对蓟马和葡萄孢菌具有抗性的花卉品种。这两种病虫害常常会对花卉造成毁灭性的损害,而且目前还没有什么有效且经济的手段来对付它们。国际植物研究所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多项专利,也希望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花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