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山应对苗木低潮的报道到今天就告一段落了,回想他们采取的种种措施,可以看到一条鲜明的主线:面向应用市场,调整苗木品种和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在发展方式上,由以往的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过去的以产促销变为现在的以销定产。目的是调高调优,推进苗木产业升级,以抢占新的竞争制高点。
其实,萧山苗农今春之前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加上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扶持,使得萧山苗木业受到的影响并不像其他苗乡那么大,可以说萧山在苗木低潮期成功做到了软着陆。但“成功是不能复制的 ”,我们也应看到,萧山之所以能软着陆,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条件。
首先,萧山苗木产业是自行发展起来的,政府并未进行发动,或者指令生产,这就减少了很多盲目性。苗农的市场意识也很强,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客观理性地对待,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与指令生产、被动发展、消极等待有本质的区别。萧山林业局副局长胡乃方说,在萧山苗木业发展中,政府的角色很明确,就是搞好服务,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引导农户,是否从事苗木生产是苗农理性选择的结果。
其次,萧山发展苗木时间长,不少苗木生产者都已经完成前期的资本积累,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强。按萧山几个苗木大户的说法,苗木的酸甜苦辣他们都尝过,该赚的钱已经赚到手了。有此资本做后盾,即使三五年行业不景气,也能坚持下来。另外,见证过行业起起落落的他们拥有一份成熟的心态,能够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思考眼前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萧山有一条完善的苗木产业链。现在,萧山苗木生产面积有15万亩,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萧山还有1000多名常年在外跑销售的经纪人,50多家有资质的园林绿化企业,2个花木市场,有效开拓了市场销路。特别是园林绿化企业,不仅消化了很大一部分萧山苗木,还带来了绿化市场的最新信息。产销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萧山独特的竞争优势。
上述三条原因有一定的特殊性,不是每个苗乡都具备的,但萧山能从容应对苗木低潮与这些密不可分。把这些特定的条件写出来,也是希望供准备长期发展苗木的苗乡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