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年销售的鲜花,90%来自日本本国的
花卉种植户,算得上是自给自足。日本花卉生产始于上世纪中后期,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这一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日本大田花卉有限公司董事小杉圭一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奥秘”。
种植户数量前后波动
日本花卉业得以大力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在泡沫经济及“花与绿博览会”的引导下,应政府改变单一稻田耕作模式的要求,花卉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加上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日本花卉业很快成长起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也不断更新。小杉圭一说,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日本花卉种植户增长最快的一个阶段。
然而,经过几年快速增长,日本花卉业步入“转型期”。1993 年到达高峰后,种植户开始逐年减少。以大田公司为例,90年代初有切花农户81,382 家,盆栽农户10,940 家。1992 年切花农户增加到87,742 家,盆栽农户增加到11,283 家。但2002 年,切花农户已下降为74,500 家,盆栽农户也降为9,650 家。小杉圭一认为,种植户减少首先与日本三大传统品种菊花、康乃馨、月季的种植面积减少密切相关。其次,生产队伍老龄化、产地都市化以及进口产品的价格冲击等,也是种植户减少的重要因素。
品种增加品质提高
从另一方面看,切花种植户的减少虽然导致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相应减少。但相比之下,产量减少的影响并不明显,因为消费人群向家庭的转化,活跃了花卉园艺业的消费,维持了一定的产品单价。
而与切花情况相反,盆栽种植户虽然减少了,但生产面积不减反增。1990 年,日本盆栽花卉生产面积为1700 公顷,1998 年为2000 公顷,到2002 年已增加到2200 公顷。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迫使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小种植户退出,留下来的种植户则不断努力扩大规模,加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盆栽产量得以增加。园艺设施的投入也促进了日本高品质花卉的生产和长期稳定供货的实现。
小杉圭一说:“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不断从国外引进良种,加上自身育种能力的增强,日本花卉品种急速扩大。同时,日本花卉生产又受到面积的限制,这促使其开始向品种的高效生产转型,菊花、月季、康乃馨的生产不断减少,百合、扶郎、洋桔梗等切花产品以及蝴蝶兰、石斛兰等盆栽品种不断增加。”
三大传统品种命运不同
菊花一直是日本的代表品种,但近几年其产量不断减少。同时,菊花生产呈现出单头菊向多头菊转变的趋势,单头菊减产,多头菊则逐渐增加。
近几年,日本市场上的康乃馨大部分从国外进口,日本本国的康乃馨种植面积受此影响急剧缩减。小杉圭一认为,目前,世界上康乃馨主要种植地已开始从四季分明的日本向赤道附近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中国的云南等地转移。未来几年还将继续向新几内亚、津巴布韦等一些中东国家转移。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无土栽培成为日本月季的主要种植方式,这种方式保证了月季的采摘数量和品质。因此,和其他品种相比,日本月季生产仍维持了一定的生产面积,但受市场需求量减少的影响,单价一直处于低谷。小杉圭一预计,今后,日本的花卉生产户和花卉种植面积仍将逐年减少,但这对日本生产高质量的花卉不会产生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