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颗粒与颗粒之间,土团与土团之间通过点面接触形成了整个土体中有大小不等的空间或弯弯曲曲连续的孔洞,我们称它们为土壤孔隙。而土壤孔隙状况常用孔隙度和孔隙类型来描述。
土壤孔隙度是指单位土体内孔隙所占的百分率。在计算时是通过土壤的比重和容重来进行,多数土壤矿物的比重在2.60至2.70之间,因此常取其平均值2.65。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状态的单位土壤体积的干重。因其是自然状态所以单位体积包含了土壤孔隙所占的体积,所以它的数值总是低于土壤比重。一般土壤紧实,土壤容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孔隙就多,容重就小。特别要注意,砂土类土,表面看孔隙多,而实质孔隙并不比粘土类土孔隙多,只是砂多,大孔隙多。总体看粘土的孔隙多于砂质土,所以砂土的容重总大于粘土。土壤容重是反映土壤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轻质土容重超过1.60克/立方厘米,粘质土容重超过1.50克/立方厘米,植物根系穿插极困难。
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土壤孔隙度:
砂质土壤的孔隙度一般为30%至45%,壤土为40%至50%,粘土为45%至60%,有良好土壤结构的土壤孔隙度可达55%至65%。同种质地的土壤孔隙度大,土壤结构相对好,通气透水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活动。
土壤孔隙类型常分为三种:1.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其土壤孔隙的直径小于0.002毫米,出于此类孔隙过小,水分移动困难,植物根系难插入,微生物也难在此孔隙中活动,所以称非活性孔隙。2.毛管孔隙是指土壤孔径在0.002毫米至0.02毫米之间的孔隙。具有明显的毛管作用,能将水分保持在毛管中且能迅速移动,供植物的需要。根系很易穿插其中,毛管孔隙中的水对植物最有效。3.通气孔隙,指土壤孔径大于0.02毫米。水分很难在孔隙中保持住,受重力作用很快下移。是一通气透水的场所。所以土壤总孔隙度=非活性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判断土壤孔隙状况,不仅要看土壤孔隙度,且要看毛长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对旱地而言,较好结构的土壤总孔隙度以50%至60%为宜,通气孔隙保持8%至10%为宜。
调节土壤孔隙度的方法一般有粘重土壤翻土、中耕,使土壤在人为影响下通气透水。砂质土混粘质土。粘质土混砂质土。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团粒结构增多。还可以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