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毒蛾为鳞翅目毒蛾科的一种食叶害虫,因成虫白色又名雪毒蛾。主要为害杨、柳树。1年2代,为害3次,是春末夏初重点防治的一种主要害虫。
柳毒蛾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有丝绢光泽,足的胫节和跗节有黑白相间的环纹。卵多产于叶或枝干上,馒头形,成块状堆集,外面覆盖白色(泡沫状)胶状物。幼虫老熟时体长50毫米左右,背部灰黑色,混有黄色。背线褐色,两侧黑褐色。身体各节具有瘤状突起且簇生黄白色长毛。蛹黑褐色,体长20毫米,上有淡黄色细毛。柳毒蛾以2龄幼虫在树皮缝内作薄茧过冬,次年4月中旬天气转暖即开始活动为害,啃食叶肉,留下叶脉。白天藏在树缝内、建筑物缝隙等处,夜间上树为害。一直至6月中旬开始在树皮缝、建筑物缝隙及砖石瓦块底下化蛹。6月底成虫羽化,有趋光性。7月底第1代幼虫孵化为害,9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9月底幼虫钻入树皮缝内作茧过冬。因此,4月下旬5月上旬、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是柳毒蛾全年药剂防治的关键期。防治方法如下:
1.于幼虫低龄期喷8000倍的20%灭幼脲1号胶悬剂或于幼虫高龄期喷400至500倍的每毫升含孢子100亿以上的Bt乳剂(最佳气温为25℃以上)。
2.利用幼虫上下树的特性可于树干上喷涂30厘米宽20倍80%的敌敌畏药环,毒杀幼虫。
3.结合其他虫害防治根施15%的涕灭威颗粒剂,用量按胸径每厘米2克,施后浇透水,1周后见效。
4.必要时为害初期喷2000倍20%的菊杀乳油。除药物防治外可结合潜所诱杀、黑光灯诱杀成虫和保护等天敌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