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是重要的城市园林树种,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近十年来育种工作者围绕垂柳的观赏性进行了改良。成效突出的是江苏省林业科学院涂忠虞、潘明健研究员,针对柳树枝条颜色暗淡(一般为紫褐色或褐绿色)的缺点,采用原产于欧洲的黄枝白柳为父本,和南京的垂柳作母本进行杂交,发现其杂种后代枝条颜色出现明显变异,通过对杂种一代的选择,在具有黄皮营的后代中选出枝条下垂的单株,经过无性系测定,培育出一批枝条金黄色的优良无性系———金枝垂柳系列(又称金丝垂柳),作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林业科研攻关项目成果之一。
1993年冬,笔者在涂忠虞研究员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金丝垂柳三个无性系J841、J842和J877。经过试验比较,大量繁殖推广了J841和J842两个系号。金丝垂柳J841和J842均为乔木,雄株,春天不飞絮;枝条下垂,金黄色,特别是早春和晚秋尤甚,一年生苗高度在2米以上。J842生长速度不如J841,但枝条下垂度好。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单位已生产上述系号种条3000万根,绿化大苗40万株,并为此在1999年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推广三等奖。
在繁殖推广上述系号的同时,笔者于1996年与江苏科院进一步协作,自行筛选优良品系,第一批选出J1010、J1011两个无性系,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