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日,我国获得木犀属植物国际登录权威。笔者认为,在我国获得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威以后,应该抓紧时间,开展以下3项工作:
一、尽快完成全国桂花品种复查和审定目前,生产上通称的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并不是单个的品种,而是包含多个品种在内的品种群。过去,由于产区分散和未能按统一要求进行系统调查研究,致使桂花品种“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比比皆是。今后,应在形态学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物候学和解剖学测定,加上香气成分和DNA遗传因子分析,搞好各地送审的桂花品种,包括自身调查的桂花品种复查和审定工作。
二、妥善搞好桂花品种的协商命名在学习新版“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品种性状、品牌效应和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习惯,力求桂花命名能切题、易记,并且最好从名称上即可知道该品种属于哪个桂花品种群中的桂花品种。据了解,现有的命名并不都令人满意。
对于约定俗成、生产上已大规模栽培的传统品种应尽可能保留原有名称,例如‘早银桂’和‘晚银桂’两个品种,在苏州光福地区栽培利用几百年,古今远近闻名,可以沿袭保留原有名称不变。
对于近期出现的新品种,应根据性状,分别给予恰当的名称。例如,浙江省金华市华安桂花研究所农民技师鲍志贤培育的1个四季桂类新品种,因其花期较长,在保护地群植条件下多次出现台阁现象,故被笔者定名为‘天香台阁’,已被人们接受。
对“同物异名”的桂花品种,如果性状相同,可以考虑归并;而对“同名异物”的桂花品种,如果性状确有不同,则应加以分离。至于合并或分离后的新名称,建议权威部门会同有关专家学者,走群众路线,共同审议决定。
三、抓紧桂花基因库和品种园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院校开始在农林作物、园艺果树和药用植物等方面建立了种子基因库。在花卉方面,我国的牡丹、梅花、菊花、杜鹃和山茶等品种资源研究较早,但上档次并有较大规模的基因库和品种园尚不多见,桂花也不例外。
植物基因库和品种园是收集、保护、利用植物遗传资源的场所。通常基因库是封闭的,不对外开放,而品种园则不受此限制,不论有多少个品种,都可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游览。20世纪60年代以来,武汉、杭州、上海、南京、合肥和桂林等城市纷纷建起各种类型的桂花品种园,其中,以古典园林为特色的上海市桂花公园,作为休闲旅游场所的桂林市桂花博览园和以生产为主的杭州绿地公司的桂花品种研发基地较有特色。
笔者认为,目前加强桂花品种园的建设工作刻不容缓。有了系统、科学、设施完善的品种园,桂花品种相对集中在一起,可以定期调查、记载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物候表现。品种的立地条件和抚育管理措施也相对一致,品种间的可比性大大增强,品种特征也更容易突出和展现。还应将品种描述和优良性状资料一一建立档案或输入计算机保存。有了以上的素材积累,向世界宣传交流就有了基础。愿有志者群策群力,完成这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