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东方百合的种球在低温储存时经常会由于“芽体褐化”而蒙受相当大的损失,该现象是由于种球内部的芽体受到严重冻害而引起的,芽体损伤后继而变黑褐色。芽体褐化引起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值得引起种植者的注意。 荷兰的百合专家与植物应用研究学会的合作研究表明:百合芽体褐化的发生与种球收获前和储存阶段(冷冻前)的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在经历过一段低温后,土壤温度升高,便可能会引起百合芽体褐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这一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上的解释为:秋季较低的土壤温度会逐渐打破芽体的休眠,此时温度若有上升(即使只有5℃至8℃),百合鳞片内部的芽体也会萌发,在这一阶段一旦发生便不能停止,若以后再进行低温冷冻便会导致芽体褐化。 在VWS出口公司进行的试验中发现,如果在1月中旬,东方百合的种球运到后马上进行冷冻,到8月份在温室中进行生产时则不会有芽体褐化情况的发生。若在冷冻前使种球在2℃的条件下储存3周,等到8月份种植时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种球发生芽体褐化。而冷冻前若温度条件为10℃至12℃,则种球会全军覆没,全部会发生芽体褐化。这些结论也印证了在低温储存时,若温度短暂升高后再进行冷冻,百合种球芽体便会发生褐化。 在该试验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东方百合的种球收获后最好马上进行冷冻。若种球在冷冻前必须储存一段时间或运送到其他地方,则应尽量将温度控制在0℃左右。为了检验某一批百合种球是否对芽体褐化敏感,植物应用研究学会发明了一种方法用来检测:在种球收获后、冷冻前,将百合种球的芽体磨碎,取其汁液检测破坏力指数(破坏力指数与芽体中糖的含量相关,因为糖为一种抗冻剂)。 当糖的含量升高时种球可以安全地进行冷冻程序(需要重复多次试验);相反,如果糖的含量下降,则说明休眠被打破,芽体已经开始萌发,此时再进行冷冻的程序会使种球受害的几率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