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铁铮报道最近,我国防护林植物材料抗逆性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这项新成果不但在树木抗逆性机理和评价技术等方面有新突破,而且为国家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选育出了大量抗逆性极强的植物材料。据了解,研究中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抗逆性植物材料良种园和对比实验园,形成了林木树种抗旱、抗盐的种质基因库。应用现代新技术培育出的20余万株抗逆性苗木,已推广应用到“三北”干旱地区造林建设之中。这是国内首次开展的以树木抗逆性为目的专项研究。在具有开拓性的研究中,利用苗木活力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从生命代谢活动本质上对林木抗逆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中解决了国际上不能准确定量评价树木抗性能力的难题,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在树木抗逆性机理研究方面,这项研究处于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这项研究由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教授、蒋湘宁教授等人完成。他们在树种选择和经济型良种选育获得成果的基础上,广泛选择、收集了315个优良种、种源、家系和无性系,其中包括锦鸡儿属、柽柳属、刺槐、樟子松、新疆白榆等属、种。他们还引进了抗逆性杨树、美国黑核桃等18个抗逆性强的树种和品种。在对树木生命代谢活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研究者首创了利用新型活力测定仪定量评价植物抗逆性能力的新技术体系,成功地确定了一批植物材料的干旱致死点,筛选出了生长情况超过当地材料15%以上的优良抗逆植物材料44个。研究者从植物活力、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膜脂过氧化作用、器官超弱发光和能荷水平等方面,提示了树木的逆境反应;从根冠通讯的角度提示了不同耐旱性杨树适应水分逆境的机制;提出并初步证明了根冠通讯复合化学信号的存在;证实抗盐胡杨能迅速感知土壤的盐胁迫并合成化学信号用于根冠通讯;证明了树木在逆境胁迫下,盐离子在液泡内的区隔化分布状况是植物抗盐性能力表现的重要特征;证明了9个形态和生理指标与植物抗旱性密切相关。此外,研究者还通过克隆技术,得到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基因。将木本植物表达体系成功转化到杨树和松树体胚中,以提高树木的抗逆性。建立起了离子对液相色谱测定甜菜碱的方法,并研究了甜菜碱、糖醇等渗透调节物质在树木耐盐性中的作用。构建了胡杨相关的核糖核酸文库,并从中克隆了其他抗逆性相关基因片段,在国际权威机构中登注。这些工作为认识树木抗逆性机理、确定选育策略和工程化改造树木的抗逆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