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最近成功地从一种普通植物中提取了耐盐碱基因。试验证明,经基因转化后的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即使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盐碱地上也将能正常开花结果。
这是国内首次成功提取植物耐强盐碱基因,它表明以专门解决碳酸钠盐碱地植物生存问题为主要目标的“863”项目,在实验室取得了重要突破。
据该研究中心主任柳参奎介绍,这项研究的名称为“抗旱、耐盐碱林草新品种培育”,是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立足植物本身来解决盐碱地问题。
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盐碱地的pH值在9以上,远高于沿海滩涂的氯化钠盐碱地,植物生长环境极度恶劣。我国共有盐碱地近亿公顷,黑龙江省、吉林省、新疆等内陆重要粮食生产区的碳酸钠盐碱地面积较大,并正在呈扩大趋势。盐碱地的存在对植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治理盐碱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一个突出问题。
专为该项目兴建的、以抗盐碱转基因植物的开发和抗盐碱植物资源的筛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试验基地日前已在黑龙江省安达市基本建设完毕。该基地占地200公顷,设立了耐盐碱草坪区、牧草种植区、农作物种植区、苗木试验区、果树试验区、花卉种植区、蔬菜种植区等数个栽培试验区域。
据悉,该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抗盐碱生态试验基地。通过抗性植物的配置、试验和研究,该基地将探索出一整套从抗性植物选育、制种到大规模机械化栽培的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