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从一些苗农那里了解到,现在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农民生产技术的培训,这种政府出力、农民受益的工作,很受大家欢迎,但美中不足的是,在一些培训班上,不管课程是什么内容,不管是干什么的农民,统统被组织在一起听讲。
农民课堂的开展,说明各地政府处处为农民着想,是一件深得民心的好事。但笔者认为,农民培训不宜“一锅烩”。道理很简单,往往一个地区不仅有种粮的农民,还有从事其他行业生产的农民,包括苗农、花农、菜农、瓜农、果农等等。如果不计类别,把这些农民统统组织在一个课堂上听同样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比如让种
花卉的农民听西瓜怎样增产的课,他肯定不感兴趣。反过来让瓜农听怎样嫁接绿化苗,他同样也提不起精神。
农民培训是一项民心工程,但其中不乏借培训农民鼓吹政绩的事情发生。有些地方积极发动,精心组织,这边培训还没有结束,写给上级及媒体的材料已经备妥:本次共培训多少农民,发放多少份资料等等。一旦将农民培训仅仅看成是政绩的体现而流于形式,其意义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笔者建议,要想通过培训真正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与生产技能,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应该根据当地的农民构成比例,在培训计划、课程设置上多下些功夫,通过分类培训,分别提高各行业农民的技能和素质,这样才会得到更多农民朋友的欢迎。而以体现“政绩”为主要目的“一锅烩”培训则不宜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