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部分“棕榈先锋”更是突破黄河直达京津,另一部分跨越秦岭、帕米尔高原引种到西安、乌兹别克斯坦!南棕北引已在长江南北各地蓬勃展开。
“冰河”打通,商船跟进是正常的,如商家都能按客观规律行事就是件大好事。但有些商家为一己之利而肆意鼓噪,他们发广告、写文章、搞商业炒作,吹嘘国王椰子能耐-10℃、加拿利海枣能耐-20℃!山东寿光、青岛和大连等地的引种者就听信了这种虚假广告从华南大批运进苗木,结果“全军覆没”,损失了数十万引种资金!商家得到些眼前利益却误了长远前程。这一恶劣影响同时也殃及正规棕榈种植经营者,并使南棕北引科研项目备受质疑。
在上海经营棕榈的公司,极少有从小苗便在上海或附近培育长大的,普遍省去了极为重要的引种驯化阶段,所需工程苗直接从广东基地“运”而用之。更有甚者,个别台资企业就以贩运境外大树为主业,他们从台湾、东南亚、澳洲、南美洲等地大量运进加拿利海枣、银海枣等棕榈大树销至长江流域甚至山东等地。一时间,早就被专家们批评过的“大树进城风”又翻出了“棕榈版”!他们根本不懂得正是全球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才造就了生物多样性、树种多样性。
欲走捷径,反绕弯路 现代人的心态稍偏浮躁,事事都想“短平快”。在园林工程中,为应对某项重要会节时间,甲方既要苛求工期,又要显富摆阔、立竿见影,在不适当种植的时间去种不适当的大规格棕榈;乙方则追求急功近利,或专业知识不足,抱着客随主便态度,而致造成损失。
另外,2005年10月18日《中国花卉报》以《部分耐寒棕榈植物越冬方法》为题发表的图文来看,园林中的棕榈“头戴护罩、身裹棉袄、脚穿双层被套”,假植圃中则要搭棚,“大棚内放置暖风机、烧小火、烧开水等”,露地种植的“于树冠中放置一盏100至150瓦的白炽灯增温”……既称耐寒棕榈,本应不畏冰霜严寒,给我们展示的也应该是皑皑白雪中美丽的棕榈景观。但看了图片、文字,我们如同进入“特护病房”,看到的是对“危重病号”种种繁复的监护抢救措施,令人心头沉重!
引种棕榈应顺乎自然,跨越引种驯化过程,走自然规律的捷径,欲速则不达。
作者介绍 胡世晨:重庆博洋棕榈研究所所长。历时30余年在长江流域从事“南棕北引”工作,引种过50余种棕榈科植物,并在长江南北设立了20多个联系观察网点,对多种棕榈的引种驯化、耐寒极限及最佳适生区都有深入了解。

北京林业大学内的棕榈雪景

霜冻中的加拿利海枣
胡世晨文/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