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铁铮报道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新近发出警告:外来逃逸植物--肿柄菊已在云南等地造成危害,应抓紧防治,阻止其进一步蔓延。
肿柄菊为菊科肿柄属植物,原产于中美及墨西哥,可用于观赏和防止土壤侵蚀,故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引种。该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肿柄菊已在云南省9个地州的53个县逃逸生长,分布区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专家解释说,所谓逃逸种,就是通过种群自身的繁衍,重新分布在一个新的地区或区域的外来种。
肿柄菊为密集型克隆植物,能形成强大的垄断格局。据专家介绍,其种子传播到新地区后,在宜生地萌发生长,形成植株稀少的小种群。再通过有性繁殖和克隆生长,实现种群的不断扩增。随着肿柄菊大面积单一优势种群落在这些地区的进一步扩增,不断排挤本土植物,无疑会对云南丰富的植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在该所专家看来,在云南逃逸生长的肿柄菊具有危害性强的入侵植物的共同特点,如结实量多、克隆繁殖习性、化感作用、分布范围广、能形成单一优势种群落等。它已经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它将来是否会象紫茎泽兰那样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危害,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为防止肿柄菊进一步扩散而产生危害,该所专家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他们认为要采取相应措施阻止种群的进一步蔓延。肿柄菊为喜光植物,在郁闭度大的林地内难以完成个体发育,应防止毁林开荒造成的植被破坏给肿柄菊种群的建立提供宜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