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内的空气为原料,通过高压放电技术实现空气的臭氧化。由于臭氧的强氧化特性,达到一定浓度的臭氧化的空气(臭氧浓度达到0.005ppm至0.05ppm)可将温室内空气及植株表面的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快速杀灭或钝化,可减少用药70%至100%。
5.种苗的热处理有病虫害的花卉苗木可用热风处理,温度为35℃至40℃,处理时间为1至4周;也可用40℃至50℃的温水处理,浸泡时间为10至180分钟。如唐菖蒲球茎在55℃水中浸泡30分钟,可以防治镰刀菌干腐病;有根结线虫病的花卉在45℃至65℃的温水中处理(先在30℃至35℃的水中预热30分钟)可防病,处理时间为30至120分钟,处理后的植株用凉水淋洗。
种苗热处理的关键是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一般对休眠器官处理比较安全。对有病虫的花卉植物作热处理时,要事先进行试验。热处理时升温要缓慢,使之有个适应温热的锻炼过程。一般从25℃开始,每1天升高2℃,6至7天后达到37℃至40℃的处理温度。
6.土壤的热处理现代温室土壤热处理是使用热蒸汽(90℃至100℃),处理时间为30分钟。蒸汽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菊花枯萎病及地下害虫的发生程度。在发达国家,蒸汽热处理已成为常规管理。利用太阳能热处理土壤也是有效的措施,在7至8月将土壤摊平做垄,垄为南北向。浇水并覆盖塑料薄膜,在覆盖期间要保证有10至15天的晴天,耕层温度可高达60℃至70℃,基本上能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
7.高温闷棚温室建成后,选择晴天盖上棚膜,密闭闷棚7至10天,使室内温度提高至60℃以上,以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及虫卵,从而减轻对花卉的侵染及危害。如果在高温闷棚时,结合硫磺粉、敌敌畏等药剂进行熏烟,则效果更佳。
五、生物防治温室花卉病虫害生物防治,用得较多的是利用捕食性天敌(草岭、瓢虫、食蚜蝇、蜘蛛等)、寄生性天敌(寄生蜂、寄生蝇等)、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等)、各种抗生素(多抗霉素、米多霉素、链霉素、阿维菌素等)以及害虫性外激素等进行防治。生产实践表明,用10%浏阳霉素乳油防治截形叶螨,用阿维菌素生物农药、1%的7051杀虫乳油、1.8%集琦克乳油,防治二斑叶螨、美洲斑潜蝇、蚜虫、害螨等效果都很好。用斯氏线虫防治蔗扁蛾,也有一定效果。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在栖息生境良好的地方,蜜源、粉源和水源充足,有利于建立天敌群落,持续效果比较显著。捕食性天敌昆虫如红点唇瓢虫、日本方头甲、红环瓢虫、
龟纹瓢虫等在捕食蚧虫、蚜虫等都能发挥抑制作用。
六、化学药剂防治由于温室花卉生产有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极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对其进行药物防治时要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实际生产中,应随时根据花卉的长势、生育期,结合气象预报预测某种病虫害将要发生时,提早喷药预防,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系统监测工作。
1.用药原则实施喷药防治时,应注意科学合理用药。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选择适当农药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间和最佳用量,做到适时适量用药。考虑到喷药防治的长远效果,做到交替使用农药,以延缓病虫的抗药性。
2.常规喷药保护温室花卉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应本着以上原则,对病虫采取定期交替喷布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一帆菌克等杀菌剂和速灭杀丁、敌敌畏、螨蚧克等杀虫剂,一般每月喷施2至3次;也可在保护地中,傍晚闭棚时使用烟雾剂熏杀,此方法既省工、省事、分散均匀,又克服了喷雾不均等缺点。
3.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措施灰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8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施药间隔期为7天左右。以上药剂皆为保护性杀菌剂,所以施药时应力求喷洒均匀和周到。
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使用50%硫磺胶悬剂150至250倍液、40%多硫胶悬剂400至600倍液喷雾,施药间隔期为5至7天;发病期间则应用20%粉锈灵乳油1500至2000倍液连续喷2至3次;针对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每250至300平方米用硫磺粉0.25千克+锯末0.5千克点燃熏蒸一夜,防治效果良好。
炭疽病及疫病:在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1500倍液防治。
叶斑病: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至600倍液每10天一次;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一个月喷一次,效果良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