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在后代表现出来。
同时,通过不定芽途径可使嵌合体发生性状分离,这在我们日常的花卉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最常见的如金边黄杨、金边巴西铁树等,经不定芽途径繁殖后,金边消失。
(3)体细胞胚状体发生途径胚状体是组织培养上的专用术语,是由体细胞形成的,类似于合子胚发育过程的发生途径,一般经历球形、心形、鱼雷形、子叶形的胚胎发育时期。蝴蝶兰的无菌播种实际上是合子胚发生途径,但由于其过程相似,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体细胞胚状体的发育过程。与其他途径区别之处在于,一方面胚状体在发育早期就有了明显的根端与苗段的分化,换句话说,应该可以在一种培养基上长苗、生根。另一方面,由胚状体发育来的小植株彼此之间互不粘连,换句话说,我们在接种过程中只用镊子不用刀便可以轻易将其分离。
总体上说,由于体细胞胚状体发生途径的过程复杂,理论研究尚未深入,在整个组培领域应用范围较小,因此还需对胚状体的各个发育时期有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4)原球茎发育途径这种途径的突出代表就是蝴蝶兰组培苗的生产,原球茎与种子的不同之处在于生长初期并不出现胚根,只是胚逐渐膨大,之后种皮的一端破裂,涨大的胚呈小圆锥形。蝴蝶兰生产上一般用顶芽或侧芽或根诱导出原球茎,而后,通过原球茎增殖,等达到需要数量时,换培养基使其长苗、生根。
以上介绍的四种途径,基本包括了目前可再生的所有植物,但是,我们不能用孤立的眼光看待它们,因为本身在生产实践中,这几种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应用,我们可以根据目的综合利用,只是在培养之初,我们要定下一个主要途径,然后按照目标努力实验。
第三阶段:增殖培养阶段一般情况下,在第二阶段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的芽、苗、胚状体、原球茎数量不能满足大量生产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培养增殖,这就进入我们通常所说的增殖阶段。其实在诱导阶段介绍中已经说出了各种类型的增殖方法,以上面提到的几种产品为例,非洲菊主要通过不定芽增殖,倍数以控制在3至5倍为宜。通过将红掌愈伤组织切块,同时伴随着愈伤组织上的小芽长成3至5厘米小苗,在分离愈伤组织的同时将达到要求高度的小苗转入生根,倍数一般控制在2至4倍。蝴蝶兰实生苗是简单的分离,因其每颗苗之间并无粘连,不过在转瓶过程中要淘汰部分小苗。红叶石楠、泡桐、葡萄实际是不定芽与微型扦插的结合体,两种方式得到的苗都可以用,实际应用中的倍数一般控制在6倍左右。
需要知道的是,诱导阶段并不是必须的,但增殖阶段是必作的,例如我们给别人代繁种苗时,一般接受的是其提供的瓶苗,然后只做增殖及生根即可。同时我们也要提前计划好在增殖初期预留储备“母瓶”,母瓶可放置在10℃至15℃的低温下,延缓继代周期,随时调用。
第四阶段:生根培养阶段当繁殖材料达到一定量后,需要对其中一部分继续增殖,另外一部分生根,这就进入了通常所说的生根阶段。
应当知道,经历生根阶段的目的是为了成功移植到试管外的环境做准备,通常要配合减少糖量及提高光照等手段为瓶苗适应外部环境做准备。我们通常在生产中生根培养基用糖少于增殖阶段的原因即在此。
事实表明,若生根阶段便进入自然光条件下,植株可能表现出生长延缓和轻微失绿,但是,与低光照下浓绿的苗相比,移栽成活率会更高。
结合本人试验过的几个品种,下面讨论植株生根的难易问题。众所周知,在大田的扦插繁殖中就存在植株之间的生根难易不同的现象,相对应,在瓶苗生根阶段,也存在差异。对于容易生根的品种(比如非洲菊的多数品种、蝴蝶兰实生苗等),我们可用少量生长素或直接瓶外生根即可。
对于难生根的品种,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增殖阶段激素浓度、转移两次生根培养基等来实现生根率的提高。
对于红掌来说,小苗在愈伤组织上未切分之时,也可有根长出,但是,我们最好再经过一次生根培养基,因为可以看到这些根以须根为主,颜色浅黄、独根,且往往是在茎的中部长出,在栽盆时容易造成麻烦,同时试验证明此类根成活率低。
当然,对一些品种来说,从嫩茎上切取插条,用生根粉采取泡或沾的方式进行试管外生根也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方法,但所用浓度及成活率必须提前进行试验。
第五阶段:试管苗出瓶驯化及苗期管理试管苗在培养室的优良环境下,基本以培养基中的糖为原料进行异养生长,而出瓶之后,迫切需要使其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自养生长,因此,这个转化阶段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将来的瓶苗成活率。我们一般形象地把这一阶段称作种苗的“驯化”过程。
总的来说,在驯化过程中,要在初期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减少叶面蒸腾;选择疏松透气的种植基质,并伴以杀菌、杀虫剂;初期以漫射光为主,光照应逐渐增强;视植物类型调节环境温度,要求基质温度略高于空气温度2℃至3℃。
当然,在设备、设施达到要求的前提下,最重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