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纳米肥料,近日通过了农业部的成果鉴定。
目前,世界化肥已向高浓度化、复合化、缓/控释化方向发展,但我国化肥生产仍以低浓度、单一营养元素为主。我国化肥的年消费总量达41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但氮肥施用后的损失严重,当季利用率仅为35%至40%,比发达国家低15%至20%。农艺措施对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虽有一定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手段,让肥料养分缓慢释放的肥料,被称作缓/控释肥。缓/控释肥的质量好坏、价格高低,与控释材料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包膜型的缓释控制肥料,虽能使植物较好地吸收其养分,但价格昂贵。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原子能所以及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科技人员,采用化学、物理的微乳化和高剪切技术,研制生产了具有缓释性能的纳米级胶结包膜剂。该成果采用“异粒变速”技术,生产“掺混胶结包膜型缓/控释作物专用肥料”,使养分的释放速度基本符合植物生长对肥料的需要。
用纳米材料对常规肥料进行包膜,可制造出比传统包膜材料性能更优异的缓/控释肥料。只需在播种前作基肥一次施用,肥料养分可在土壤中缓慢释放,肥效可达数月,可满足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这种专用缓/控释肥料的氮、磷、钾总有效养分含量大于30%,有机物质含量达40%左右。经田间生物学试验,可增产7%至40%;提高氮肥利用率13%至20%。因其属于“环境友好型肥料”,对植物无毒害,能大大减少化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而且价格并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