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作为公共设施的公厕常被赋予成一种文化符号,它体现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
1994年,北京市政府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公厕设计大赛”,收到了强烈的公众效果。美联社、路透社都给予了关注,评论说:“将导致中国的一场厕所革命”。这之后,陆续地,中国的其他许多城市同样认识到了公厕在提升城市形象上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纷纷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厕所革命”。北京、上海、郑州等城市加大工作力度、增加公厕数量,并科学地规划、设置公厕的位置。上海寸土寸金,还实行了沿街单位厕所有偿性对外开放的方式,以满足百姓的需要。
在增加公厕数量的同时,公厕的人性化、科技含量也日益提高。北京、广东根据男女不同的生理特点相继修改男女公厕蹲位的数量。为方便残疾人、公厕的无障碍设施也日益齐备。不少城市的街头更是出现了环保公厕、高科技生态公厕等新颖别致的公厕。北京阜外大街的一座太阳能采暖生物除臭红外感应自动冲洗公厕一时间成为市民谈论的焦点,冬暖夏凉的落地窗,乳白色的保温复合板,利用太阳能加热气流向室内循环,可不间断调节室内温度。在马甸桥,一座“生态净化槽”公厕更是高科技公厕的最好诠释:厕所污物冲出后在几个槽里经过两次沉淀分离、三次曝气处理、一次沉淀分离和一次过滤后,竟然变得清澈,可再用于冲厕、浇花,甚至洗车,而且无味、无污染。
广州、河南等地尝试将公厕的建设实行多种渠道融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社会出资实行有偿服务,公开招标,让企业、市民参与到市政公用事业的建设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01年北京市政府为老百姓办的60件实事之一就是投资4000万元在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和繁华商业区新建200座二类以上的免费公厕。20 02年继续在255条重点大街上建设了为数可观的免费公厕,大大方便了市民和游客。今年,又有一批星级公厕亮相京城的各大公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成为利民的新景致。据悉2005年,北京将有1500座二类以上的公厕建成,届时,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标准接轨。
纵观公厕的发展,不难发现当今包括公厕在内的设施建设无一例外地奉行人性化理念。当问到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厕时,答案出奇的一致:要求并不高,只是干净整洁、设施齐备,符合人的生理特点。
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公厕设计大赛中,要求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公厕的实用价值和便于残疾人使用,而且要努力体现建筑美学和环境美学的融合。大赛的一等奖得主王晓红强调:“设计师应该从造型、色彩、气味、设施、使用功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去精心设计,以社会为前提,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体现设计师对人的关怀、社会的关怀。”北京市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李铭陶认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体现在公共设施的细节方面。人性化应该是公厕设计的根本。
厕所尤其是公厕已经不再是生理代谢的简陋随意场所,而是兼有生理代谢、卫生调整、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随着城市建设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不少地方的厕所也推陈出新,在形式、功能和装潢上不断大胆的尝试,但是无论怎样,厕所建设倡导的依旧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若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