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江南百花坊经理刘若瓦经营花店已有16年,如今他有3家花店,其中一家开在无锡市殡仪馆里。这家店经营丧葬用花目前的收益在3家花店的年业务总额中占了一半的比重。在会上,刘若瓦就"如何开展丧葬用花业务"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5年,无锡花店业发展迅速,竞争加剧,刘若瓦看到,当时无锡的丧葬用花销售已有所起色,但有两点困扰着其进一步发展:花店经营者思想陈旧,认为做丧葬用花不吉利;广大市民认为丧葬用花是高档消费。对此,刘若瓦果断地利用7月至9月的花店经营淡季,到无锡市殡仪馆蹲点观察。
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刘若瓦得到了一组关键数字:夏天对花店虽是淡季,但日死亡人数为45人左右,和冬季相仿,是丧事的“旺季”。即便是春秋两季,日死亡人数也达到了25至30人。每一场丧事可以接到死者亲朋好友赠送的花圈花篮为10至25个,有的甚至高达100个,但是10个花圈里只有两个是鲜花做的,其余的均为纸制。一个鲜花花圈的价格是纸花圈的2至4倍。
看到了市场潜力,刘若瓦就开始大胆开展他的丧葬用花业务。他当机立断采取了五项措施:1.派员工去上海学习各种流行鲜花花圈的制作方法;2.开发适合本地民俗民情的花圈花篮;3.在店内辟出专门的空间摆放花圈花篮的样品;4.店员统一服务思想,坚持送货上门; 5.将丧葬用花花篮的价格大幅降低,与纸花圈价格相当。
一开始经营这项业务,刘若瓦也面临着很大困难,就拿开辟丧葬用花专区来说,开始时,真有客人走进店来,看到丧葬花圈花篮掉头就走。然而刘若瓦认为,这样做好处很多,比如客人看到实物,便于比较购买;节约客人时间,有现货马上就可以取走。
当然,从店面布置上讲,丧葬花篮和其他花束花篮还是分开摆放的,中间用开业花篮做了分割,可以使顾客各取所需。
经营丧葬用花业务还要过店员心理关。送丧葬用花到顾客家里,店员总会有所顾忌,刘若瓦要求店员可以送到楼下,请顾客自己拿进家门,如果顾客执意要求送进门,那么店员就得克服自身困难为客人服务。
由于丧葬鲜花花篮的价格优势明显,很快攻占了纸花圈的市场,而价格稍贵的鲜花花圈也在逐步赢得客户群。然而进驻无锡殡仪馆才是刘若瓦在这一业务上的一大成功。
起初,殡仪馆方面一直对刘若瓦提出的合作意向不予回应,但刘若瓦不放弃,始终和他们保持着联系:“业务虽然合作不成,但我还是不时给他们打打电话,沟通思想,我还强烈建议他们去上海的殡仪馆看一看。”
转机来自于1989年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赴台湾业务考察,他们被台湾丧葬用花的美丽和丰富深深触动了,回来后立刻主动联系刘若瓦表示愿意合作--刘若瓦3年的坚持终于没有白费。
刘若瓦立刻制定出详细的业务合作、利润分成计划,很快在殡仪馆为他免费提供的70平方米空间开起了丧葬花店。这次合作刘若瓦很满意,所有的丧葬用花业务由殡仪馆方面负责洽谈,刘若瓦负责提供丧葬用花花圈花篮及各种灵堂布花、遗体覆盖鲜花等,殡仪馆和花店对营业收入以三七开的比例分成。现在,殡仪馆花店每年的业务额能够达到10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