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4年,整个中国园林绿化行业遭遇了寒流。但这股突如其来的寒流并没能冷却草花产业化发展的热情,因为在近几年的市政绿化美化中,草花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势头之迅猛,使2004年的草花市场热闹依旧。
一、需求量稳中略涨
从全国来看,2004年中国草花总的需求量应该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其中中部省份和沿海的中小城市增长较快,而沿海省份大中城市增长速度放慢。
二、生产由集中走向分散
生产由原来的以沿海大中城市和中部省会城市为主,逐渐扩散到需求地就近生产。2004年运输行业整治“超限超载”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前草花可以运输到1000公里至2000公里以外进行销售,但现在只能局限于300公里以内。这使得生产利润本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下降的草花,只能转为需求市场的就地生产。这些就地生产的单位一方面是当地生产其他农产品的单位转变而来,也有一部分是从事草花生产的单位在当地开设的生产基地。
三、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
大型的种苗供应商在沿海省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开始涌现,促成了我国草花生产的现代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虹越种苗、传化种苗、源怡种苗、三雄种苗、维生种苗、捷怡种苗等。这些种苗公司凭借着技术、设备、营销优势,进行专业的大规模穴盘苗生产。草花生产中育苗技术相对复杂,特别是冬季和夏季育苗以及某些种类如秋海棠、洋桔梗等难以把握,当市场上需要大规模供应时,尚需要专业的种苗公司提供种苗。
四、品种展示会热度空前
2004年国外几个主要花种公司与国内合作伙伴举办了多次品种展示会,如2004年4月在北京植物园举办的名花展,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与美国伯爵公司在海宁国美园艺举办的品种展示会,2004年6月美国泛美公司与大连世纪在大连举办的展示会,以及同年6月S&G与大连西郊生物园合办的品种展示会。这在前几年是很少见的,此举使企业对于国际上优良的草花品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草花生产技术和应用形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举办这样的展示会需要较多的费用,但是对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规范草花种子消费是很有帮助的。
五、配套资材跟进迅速
首届中国国际园艺资材展览会的举办,对于草花配套的生产资料供应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各相关供应企业也加大了品牌推广和宣传的力度。草花生产所需要的营养钵、穴盘、肥料、介质等供应商越来越多,特别是肥料,出现了很多品牌,如“国美”水溶性肥料、花多多、根基旺、普罗丹、花无缺等。园艺资材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很好的现象,不过还需要加大研发和品质管理力度。
六、进口种子依然唱主角
草花种子供应依然以进口种子为主,国际上大的花卉种子公司大多看好中国未来的市场,纷纷加大了占领中国市场份额的力度且经营进口种子的公司数量也进一步增多,因而竞争也比较激烈。各家公司争相对种植大户采取了较多的让利措施。可以预见,最近几年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七、国产种子在困难中前行
国内前几年为国外公司繁种的一些单位和农户,利用留下来的一些亲本材料进行种子生产和在国内进行大力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直接进口的花种公司产生了影响。不过,与国外大公司提供的种子相比,这些国产种子在质量稳定性和品质上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在亲本选育、制种、种子后加工等环节加强研发与管理。另外,在各个相关制种售种的单位和农户之间,应相互促进、联合而不是相互展开恶性竞争,应共同推动我国草花种业的发展。
八、园林应用方式多样化
草花在园林上的应用比重正在发生变化。前几年草花容易被普遍大面积且全年使用,现在逐渐地开始增加宿根植物、野花植物、球根植物、水生植物、草坪植物以及地被植物等合理搭配。另外一个较大的变化是,以前是以政府采购和集中应用为主,注重节日时集中摆放,现在房地产公司、学校、各大企业等均重视草花的应用,以前主要是沿海省份大中城市应用较多,现在沿海的中小城市以及中西部大中城市的生产和应用也普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