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薄膜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中国农用塑料薄膜(包括大棚膜、地膜)产量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总量的62%。但是目前农膜行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中国农膜产品结构矛盾突出,低档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高档产品以及新兴产业配套产品的生产水平低下,开发能力不足。中国大型农膜生产企业大多数人才匮乏,整体创新意识差、因循守旧,只采用低成本扩张的手段,使企业自我造血功能减退,长期运作力不从心。 其次,由于资金投入不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生产分散,管理不科学,进而造成原材料消耗大,能耗高,经济效益差。在与产量可高达几万吨甚至十几万吨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目前原材料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迎合部分农民对低价农膜的需求,降低聚乙烯地膜的厚度,一些地膜的厚度仅为0.004 毫米,造成物理机械性能也随之降低。 第三,装备亟须换代。由于生产农膜的企业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大部分加工设备陈旧、落后,控制精度下降,产品无法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调整难度加大;有的企业不等工艺稳定就急于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2004年农膜市场价格与原料价格的严重倒挂,导致大部分农膜企业亏损,造成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全国农膜产量同比下降3.28%。 为适应农膜整体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棚膜产品结构要向多层次发展,性能要向高透光、高保温、高强度、长寿命,持续的流滴期、防雾期、转光期、防尘期、防菌期等功能化和综合性能方面发展;地膜产品向保墒、增温、防虫等功能化发展,在品种上向专用化发展。同时,提高农膜的可回收与降解技术能力,节约和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既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又保障了农膜行业的发展。此外,高品质再生农膜和无公害农膜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