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迄今记载的兰科植物有46属、89种和两个变种。浙江传统的兰花是兰属中的几种地生兰,又称为国兰,以春兰为主,其次为蕙兰、寒兰、建兰。
一、春兰占据优势,原生春兰、蕙兰资源贫乏。
浙江是春兰的发祥地,春兰占据主导地位。自1645年至1949年间,共选育出春兰品种400多个,仅绍兴地区选育和栽培的春兰品种就有286个;品种之多为各兰种之最。春兰“四大天王”———宋梅、集圆、龙字、万字均出自浙江。1949年以来,全省选育的春兰品种达200多个,其中绍兴就有150多个。
目前,浙江省春兰、蕙兰市场出现了“二多二少”。“二多”即一是进口返销苗多:前几年,我国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较少,不少兰商正好利用国外兰市低潮时引进兰苗。数年来,引入的兰苗已现花,且数量较大,而原来爱兰者手中仅有的内地传统春兰蕙品种却奇货可居而不愿转让。这样,市场形成了返销苗一统天下之势。从浙江省兰商营销中看到,他们将进口苗莳养一两年再出手居多,当然也有刚引进的。由于现在兰花栽培技术已不成问题,加上返销苗价格又便宜,很多兰友在无望引进原生种的情况下,购买返销苗就成了惟一的选择。二是奇花异草、河南草苗、湖北草苗较多。这几年,河南、湖北草苗热起来了,各地兰展地摊上看到大量株形比江浙春兰大,花苞多呈乳白色,这些兰花都是河南、湖北等地产的野生春兰、蕙兰,其中有大量素心和奇花、色花;也有梅、荷、水仙等瓣形草苗,但价格不菲。据了解,河南、湖北草苗(特别是大别山区)已经到了乱挖、滥采的地步。“二少”即一是江浙下山兰草减少。江浙两省野生兰花资源已遭破坏,山区已无下山草可挖,所以兰展上已很难找到一些带有香味的江浙下山春兰、蕙兰。另外,各地封山育林,禁止采挖野生兰花,竭泽而渔破坏野生兰花资源现象有所遏制。二是原生春兰、蕙兰交易量减少。由于兰界对春兰、蕙兰原生种推崇至极,大多数兰友对原生种不肯割让,待价而沽有之,不肯轻传有之,原生春兰、蕙兰交易市场疲软,不利于春兰、蕙兰的发展和普及。
二、春兰价格稳定,蕙兰价格上涨。
虽然春兰进口返销草苗的大量涌入,但目前浙江省原产的春兰传统老种价格较为稳定,原生春兰新品种价格不稳,有上扬的走向,而蕙兰价格上涨较多。近几年,各地纷纷举办蕙兰展,兰友对蕙兰有了更多认识,再加上各地大户大量收集蕙兰,从而人为刺激蕙兰发展。在我国以观赏性为主群众性蕙兰品种消费市场没有务实基础之前,高价位蕙兰会让本来群众基础较弱的蕙兰远离喜欢它的普通百姓。不过,目前众多喜欢蕙兰的兰友们已逐渐走向理智,根据自己的实力有计划购买蕙兰品种。
三、寒兰、建兰形成批量化生产,但市场疲软。
寒兰即冬兰,叶姿修美,花色绚丽,花香清雅,大多开花于11月至2月。寒兰产于遂昌、龙泉、景宁等地。据1998年《龙泉市兰花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寒兰垂直分布于海拔500至1000米地带。浙江省某些部门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对寒兰进行大量收购出口,加之森林资源的砍伐破坏,寒兰资源日益减少。建兰又名秋兰、骏河兰、四季兰,在园艺上一般分为叶艺与花艺两大类,其花期横跨春夏秋冬四季,几乎花谢了就出新芽。目前,全省寒兰、建兰大多是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收购地栽培繁育批量销售,但市场销势不佳。
四、洋兰形成规模化生产,大花蕙兰市场前景看好。
大花蕙兰是洋兰中最大型的种类之一,是观赏价值极高的花卉植物之一。在所有的观赏兰花当中,大花蕙兰的生产量最大,平均市场售价也最高,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从观赏价值考虑,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中之王”。目前,在大花蕙兰的品种当中,按花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花型,按开花期可分为早、中、晚熟以及夏秋开花等各色品种。大花蕙兰主要生产区有湖州、义乌、嘉兴等地,年产20万盆左右,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蝴蝶兰主要生产区集中在一些科研院所,年产15万盆以上。
在激烈的兰花市场竞争中,一些兰花种植生产大国都采取了一些对策和措施以增强竞争力。面临这一新趋势,作为发展阶段的浙江省兰花生产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因势利导,探讨兰花业应采取的对策,跟上国际市场对兰花发展的需求。发展兰花业的对策是:
一、开发利用自然种质资源。
过去,在兰花系统分类上作了大量研究,但是对资源的经济性状评价却十分薄弱,极大地阻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国家可制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