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花卉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2001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11.5万亩,产值近4.8亿元。截至2003年,菏泽花卉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从业人员30万人。但菏泽花卉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支柱产业。
问题
(一)生产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较低。由于科研投入不足,品种单一,传统花卉仍以花朵硕大、艳丽为美。加工、分级、包装、保鲜、储运等环节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现阶段城乡居民对花卉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的消费需求。现在的牡丹生产往往是近亲繁殖,品种上没有大的突破,80%的牡丹还靠自然传粉,无法保证牡丹性状的稳定性,以致于出现黑牡丹不黑,黄牡丹不黄的现象。
(二)规模化程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菏泽花卉产业化发展时间虽短,却已初步形成“市场带基地”的模式,一方面是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及零售摊拉相结合的流通体系初具规模。另一方面是区域化的花卉生产格局已形成,以牡丹区牡丹办事处为中心的牡丹、芍药花卉生产基地,以岳程办事处为中心的花木生产基地,以定陶县黄店镇为主的玫瑰生产基地都已形成规模。
菏泽花卉业目前还属于数量增长型,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菏泽作为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和观赏基地,年销售额仅5亿多元。主要是品种杂,花色乱。在800多个牡丹品种中,如一个品种要1万株的订单,最多只能提供20多个品种。另外,生产者和育种者的市场意识不强,即使出口的品种也不能完全符合国外的市场需求。
(三)市场体系不健全,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花卉业发展。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三废”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业乃至花卉业的发展,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性能,给农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的花卉销售市场不够规范,生产、加工、销售严重脱节。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某些农民受利益的驱使,低价出售珍稀品种,牡丹的出口价格已被压得很低。
对策
(一)推进花卉战略性结构调整,提升产品品种和质量。一是全面提高花卉生产质量,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强化栽培技术和管理,提升花卉产品的观赏性和品位。二是优化区域布局,合理调整和优化区域结构,发展区域性特色花卉产业。品种和质量是提高菏泽花卉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采取切实措施,挖掘资源潜力,加大对花卉科研育种的投入,选育优良花卉新品种,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尽快建立和完善花卉标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积极开展花卉技术培训,培养大批专门技术人才。
(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引导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要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信息共享化的市场发展趋势,重点建立和完善鲜花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摊位之间紧密联系、有机配合的市场流通体系,开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异地服务。扶持、培育一批龙头花卉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或订单农业等形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把农户分散生产连接成一定规模的基地,使农户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花卉销售渠道和销售利润。
(三)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发展品牌花卉。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发展花卉业不宜遍地开花,根本出路在于瞄准国际市场,坚持树立品牌,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通过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化解供求失衡风险,缩减常规品种生产,扩大新优品种种植,减少结构失调风险。对花卉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科技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品流通。加快制定和完善花卉质量标准,实施成套标准生产技术,按照统一规范的技术规程,由花卉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化技术服务,实行全程质量安全监督,健全病虫害防治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