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昆明国际花卉交易中心,亲历了花卉拍卖交易中的一幕。
下午3点半,两辆电瓶车各牵引着10台载满鲜切花的台车缓缓驶进拍卖大厅,工作人员从第一台台车上取出一束样品,然后将其展示给大家。紧接着,该束花的名称、等级等主要资料全部在拍卖大厅正前方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来。此时,随着电子拍卖大钟的快速转动,购买商慎重地拍下他们中意的产品。
“你今天收获如何?”“还差5件玫瑰。听说你昨天拍了不少啊? ”“是呀,这几天行情好得很!”正巧,记者听到两位购买商的“窃窃私语”。经过交谈得知,他们一位来自厦门,一位来自青岛。他们告诉记者,每天需要50件货,其中1/10来自拍卖市场,大部分还是从只有一墙之隔的斗南老市场购得,那里的花价低。那为什么还要进拍市购买呢?记者发出疑问。厦门的许先生说:“这1/10的货是专门针对高端市场的,斗南花市的花价虽低,但是品质却无法保证,还经常出现‘夹馅儿’的现象,做中低端市场还可以。”
记者此时往拍卖大厅的交易席上望去,足有200多人。据说,这里有近一半是拍卖市场的供货商。场内的一位供货商对记者说:“来拍卖市场几乎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除了了解行情以外,还要看谁家的花最好卖,接下来就了解人家的花为什么好卖。自从进入拍卖市场,我已不再为销路犯愁了,一心想的就是怎样才能把花种好。时间越长越感到只有好花才能卖出好价格。”
拍卖结束后,记者见到了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总经理助理张力,他说:“传统‘对手交易’中产销双方‘一个想高卖,一个想低买’的矛盾始终存在。由于没有一个公共的质量标准,双方只能通过‘看货议价’来确定花卉的好坏与价格,特别是在产销双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价格经常不能真实地反映产品在市场中的价值。进入拍卖市场的产品因为进行了严格的分级,使花卉产品在质量上有了明显的区别,这样一来‘好花’即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界定,从而逐渐形成了‘好花好卖,好花好价’这一理念。我们的拍卖中心就像市场的‘晴雨表’,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真实地反映了市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