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 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四川成都三圣乡花卉兴乡及红砂村以花卉打造生态农业的先进事迹。三圣乡能有今天,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政府的大力支持,还有--
起步
1991年,四川省成都市三圣乡花卉业还处于发展初期,21岁的农家女子邹相英不愿再像父辈那样做只能养家糊口的种花匠,期望鲜花能使花农改变贫穷走向富裕。于是,她一边自己进行小规模的种植,一边到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的邹相英,大胆地引进了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切花品种进行生产,走在了三圣乡花卉业的前沿。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邹相英在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于1995年投资50万元,建起了占地22亩,拥有20组钢架大棚的精英花卉试验示范基地,主要进行非洲菊、百合花的引种、试验和月季的品种改良、驯化等试验,当年投资、当年见效。成为当时三圣乡花卉由露天种植向保护地种植转变的典型。邹相英也成为当地公认的花卉种植大户。
发展
当其他花卉种植户安于现状,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时候,作为种植大户的邹相英,清醒地意识到花卉种植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进行科学化的生产和管理,走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2001年牞邹相英成立了成都绿道景观工程实业有限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她先后进入MBA研修班和四川省农大园林及观赏植物研修班深造;为了解花卉栽培和经营的最新动向,她多次安排技术员到国内的花卉生产企业学习。
2002年,邹相英投资150万元新建了占地65亩,温室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绿道景观花卉种苗基地及现代造园景观,同年她的公司加盟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她也把花卉种植技术带回成都,加以推广。如今,绿道景观公司实现了工厂化育苗,现公司已具备年产小盆花100万盆,育苗500万株,切花300万株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年收益60多万元。
扩大
邹相英富了,但她不保守,在无偿提供优良种苗、传授栽培技术以及市场动态方面毫不吝啬,为了帮助农民提高技术,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邹相英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带动和组织周边农户参与花卉生产经营。邹相英以向农民承租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优先聘用愿承包土地的农户到基地工作,按月领取工资,对于不愿或不适合从事基地花卉种植工作的农户,可在领取土地租金的同时,从事其他工作。
为了提高花农的种花技术,邹相英不仅将自己学到的花卉栽培技术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无偿地传授给广大花农,还聘请国外花卉专家为种植大户培训先后为花农培训技术员上百余人次。2002年12月初,邹相英又组织乡内的12名花卉大户到广州参观了广东省首届年宵花卉展览,让花农切实看到了差距,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花农采用工厂化育苗生产后,从以前每年只能生产3季花提高到每年生产5至6季花,亩增产值达0.8至1.5万余元。为了规范市场,保护种植者的利益,200 3年,邹相英在政府的支持下,把花农组织起来,成立了三圣乡盆花联合会。
据统计,通过“公司+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邹相英的公司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共500余人,培训了300余农村青年花卉专业技术人才。不仅企业得到了发展,农民也得到了实惠。短短几年,花卉产业成为三圣乡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收入由1994年的170 0元,增加到2003年的3842元。
在邹相英等种植大户的带领下,三圣乡花卉业蓬勃发展,花卉面积由1994年的1200亩,发展到2002年的5800余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优质草花份额已占到全市的60%,本地鲜切花占市场的95%以上。花卉产业从以前单一的鲜切花,发展到以生产鲜切花为主,小盆花、花坛花为辅的多元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