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盯上了晋宁县1万亩的玫瑰种植基地,尽管那里设施简陋,而且都是由农户分散种植的,但他们毕竟有种植玫瑰的基础,如果能与他们联合,海宇公司将会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玫瑰生产贸易型企业。”没想到,外表看似文静腼腆的昆明海宇园艺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丽琼,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竟如此语出惊人。
2001年底才组建成立的海宇公司,起步之初就将玫瑰切花定为了企业发展的主打品种,并力求将企业打造成集生产、科研、销售以及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玫瑰鲜切花龙头企业。经过几年来的滚动发展,目前,该公司拥有玫瑰切花生产面积320亩,年产玫瑰鲜切花1500万支,玫瑰种苗500万株,玫瑰品种59个,其中,国外专利品种有16个。玫瑰鲜切花产品80%达到了出口标准,出口份额占内销总量的三分之一,产品远销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该公司凭借着新颖的品种和优秀的品质,前不久又被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评为“云南省花卉重点企业”。
李丽琼引领记者参观了公司自己建设的150平方米的鲜切花采后保鲜冷库,以及投资20万元正在加紧建设中的出口熏蒸车间。她对记者说:“公司经过4年来的发展,基础设施已全部配套,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扩大规模生产,如果仅靠公司自己的力量去滚动发展,不仅时间长、风险大,而且投入成本也大,因此,我们只能走联合农户的路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借鸡下蛋’,利用农户现有的土地和劳力,由我们公司提供品种和技术,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生产、销售联合体。”
“我们已经考察过了,晋宁县农户自发形成的万亩玫瑰种植基地,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更新品种和打开销路。由于农户没有最新最好的玫瑰品种,因此他们种植的依然是已经被市场逐渐淘汰的‘黑魔术’、‘卡罗拉’以及‘影星’等几个老品种,不仅品质良莠不齐,而且市场价格也是年年下跌,最低时一支‘黑魔术’只卖几分钱,连种苗的成本都收不回来。农民不仅没有好品种,对市场销售更是摸不着门路。去年10月,我们已经在晋宁县的中和乡建起了采后处理中心,为农户的产品打开了销路,也为我们公司今后与农户的联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说到这里,李丽琼的脸上流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随后,记者来到了海宇公司今年刚刚在昆明市富民县建设的100亩温室大棚,这里全部用于玫瑰嫁接苗的生产。据说,砧木和接穗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玫瑰品种,不仅抗病性好,用苗期长,可比扦插苗多使用2年,而且每株产花量也比扦插苗高20%。在种植大棚里,记者发现每一株嫁接的玫瑰苗全部种在黑色的营养钵里,并且采用的是基质栽培和滴灌设施,对此,李丽琼解释说:“我们经过核算后发现,采用基质栽培其实比土壤栽培成本更低,既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植株之间也不容易交叉感染,而且也非常利于水肥的控制和管理。这些6月份刚刚嫁接的30万株玫瑰苗,10月就可以产花。明年,我们将实现年产玫瑰种苗1000万株的目标,其中嫁接苗将达到500万株。”
按照李丽琼的估算,1000万株的玫瑰种苗至少需要2000亩的面积种植,不走农户联合这条路还真行不通。而让李丽琼担心的是农户即便同意联合生产,并种植由他们公司提供的进口新品种,但是否也愿意承担相应的品种保护费?如果农户不愿承担,扩大规模对于他们公司来说将意味着要支付巨额的品种保护费。否则,产品根本无法出口。几年来海宇公司从国外4家公司引进玫瑰新品种,已先后交纳了300多万元的品种保护费。李丽琼感慨地说:“看来,要与农户联合,还要
先从转变农户的观念入手。”
图为昆明海宇园艺公司嫁接玫瑰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