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生高山杜鹃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云贵川等海拔两三千米地区。近年来,有不少人尝试着将原生高山杜鹃引种下山,但获得成功且能形成批量生产的并不多。厦门原生高山杜鹃引种驯化研究基地却能够在气温高、海拔低、与原生高山杜鹃的生长环境有着天壤之别的厦门引种成功,并形成批量生产,这在我国杜鹃花研究生产领域实属不易。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杜鹃花展上,各地代表纷纷对这一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成果也因此获得了引种驯化和栽培金奖。 谈起20多年的高山杜鹃引种驯化经历,厦门原生高山杜鹃引种驯化研究基地主任戴悦感慨不已。据她介绍,早在1979年,其父戴忠信就开始了高山杜鹃的引种驯化研究,当时他是江西省井冈山园林科研所的研究员。1982年,他首次在海拔1000米高的江西庐山上引种成功,通过播种繁育出1万株原生高山杜鹃小苗。随后他又在海拔800米的井冈山上进行试种,1986年成功引种了80多个原生高山杜鹃品种,在杜鹃花研究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然而,正当研究进展顺利、小苗经过4年培育已经开始进入开花期的时候,1990年,由于当地政府占地拆迁,原本种植在繁育基地里的1万株小苗不得不挪到他们家的房前屋后,甚至是屋顶上、路边上。这1万株小苗由于突然改变了栽培环境,90%夭折了。此时,已经退休的戴忠信面对挫折并没有放弃对高山杜鹃的引种研究,而是鼓励女儿戴悦继续研究下去。为此,戴悦辞去了在井冈山的工作,随父亲四处寻找基地,并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进行阶梯式引种试验。1996年,他们来到海拔只有200米的厦门市进行引种试验,这对于他们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为了改变原生高山杜鹃的野生性状,他们一次次进行试种。在最初,他们先是建立温室大棚,并注意温湿度控制,使大棚内的温湿度与高山杜鹃原生长环境接近。天气炎热的时候,他们还必须进行人工喷水降温,加大湿度的同时降低温度。其次,他们在栽培基质的配比上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使栽培基质的组成成分与高山杜鹃原生长环境中的土壤组成成分相接近。温室栽培成功后,他们又开始进行露天栽培试验。从人工营造原温湿环境,到后来粗放管理,让高山杜鹃逐步适应各种环境,最终实现在自然环境下正常生长。 经过10年的艰苦试种,他们终于摸索出了原生高山杜鹃在低海拔、高湿热地区引种栽培的技术。通过播种繁育的‘马樱花’、‘迷人杜鹃’、‘露珠’、‘云锦杜鹃’、‘大白花’、‘井冈杜鹃’、‘江西杜鹃’等100多个原生高山杜鹃,现已繁育出2万株小苗。由他们自行研制生产的、适宜高山杜鹃的盆栽专用基质目前正在准备申请专利。 戴悦告诉记者,原生高山杜鹃在自然界需要9年到10年才能开花,而经过他们引种驯化后一般在四五年后就可开花,目前这2万株小苗明年就可以开花。戴悦表示,如果要将其作为年宵花品种,还需要在花期调控和矮化上做进一步研究。原生高山杜鹃不仅可以走进年宵花市场,进入百姓家庭,同时,以其花色艳丽、树干苍劲的特性也将成为美化城市的理想树种。为了扩大原生高山杜鹃的繁殖能力,目前他们已经开始了对原生高山杜鹃的扦插、组培方面的研究和试验。 戴悦说:“长期以来,高山杜鹃只能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并没有形成商品化。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原生高山杜鹃没有任何优势。就是在国内,也只有少数人能够有幸在高山上一睹原生高山杜鹃的风采。因此,只有将原生的高山杜鹃通过引种驯化、采用人工杂交等育种技术,选育出适宜气温高、海拔低地区生长的园艺栽培品种,才能真正让资源变成商品,高山杜鹃才能走出大山,走向市场,走出国门。”她希望,这美丽的“高原之花”从此将不再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