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人的物质生活,几乎从来就没有富裕过-在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内战和外国的封锁所留下的饥饿和那句著名的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是那么深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到卫国战争期间,则是一切为了战争,奶油、面包换成了坦克、大炮;而战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便总是供给制、排长队的新闻报道;到了苏联解体,问题更严重了卢布贬值,经济崩溃......莫斯科物质生活的贫乏已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事实上,莫斯科的物质生活也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糟,至少到最近这两年,牛奶有了,面包有了,羽绒服有了,旅游鞋也有了......而且,还有鲜花。 当然,尽管今天的莫斯科商品充足,但毕竟进口货多于国产货,而且以莫斯科人的收入论,除基本生活必需品之外,那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奢侈品,是大多数莫斯科人难以问津的。 所以今天,即使与许多第三世界的国民相比,莫斯科人的物质生活也没有多少值得炫耀之处,莫斯科人的富有是在精神生活。 奠斯科到处是鲜花 鲜花在莫斯科人生活中的地位简直可以与面包、牛奶相比--几乎每个地铁站都有许多卖鲜花的难点,即使外面冰天雪地,站内也被鲜花点缀得春意盎然。 花的品种很多,每枝价格大约是300卢布到3000卢布不等,以俄罗斯人的收入论,不算便宜,但生意极好。 莫斯科的鲜花消费很高,以至莫斯科的黑社会把控制鲜花市场作为重要的财源--他们按摊位收费,制定统一的高价格,即使让鲜花枯萎扔掉,也不准削价出售。 在街上,在剧院,在地铁车厢里常常看见手持鲜花的人--各种年龄的人都有,他们穿着整洁、体面,尽管这小小的-束鲜花并不是送给你的,但你也能感受一点温馨和亲切,那感觉与遇到提警棒的警察、持大哥大的商人和提着糕点盒的送礼人是那样的不同! 情人们约会,递上一枝红玫瑰,轻轻地拥抱,于是一个美好的傍晚或一个美好的良宵便有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开端;到亲友家作客,带上3枝鲜花。走进门献上花,轻轻地贴贴脸颊,于是客人把春天带了进来......比起糕点、烟酒之类的礼品,鲜花中包含着多少情趣和美妙呵! 贫困却不贫乏 我的房东维尼太太过生日,请了许多亲朋好友。客人们进门,只是简单的一束鲜花,一句"祝你生日快乐",就完成了祝贺。 生日宴会热闹,却十分节约--饮料和生日蛋糕是维尼太太自制的,一大盆著名的俄式红菜沙律也十分便宜。倒是我们夫妇不好意思仅仅以几句语言表示祝贺,总以为有点空头人情的味道,于是重蹈俗套地去买了一瓶意大利葡萄酒。 宴席廉价,却兴致勃勃--客人们尽兴地喝、尽量地吃,还小心、翼翼地品尝临时加上来的一道有辣味的中国菜......餐后,维尼太太给我们放映她在以色列拍摄的幻灯片。维尼太太刚刚从以色列旅游回来,为了让庆祝她生日的亲友看到这些幻灯片,她忙了好几天,远远比她准备生日宴席花费的时间多。 幻灯片很多,拍得也很美,而在一位65岁的老太太家里观看她自己拍摄、制作的幻灯片则更加给人以美感。这时,你决不会因她的生日宴会所花费的卢布太少而感到主人过于寒酸,相反,你会感到她的充实和富有。 维尼太太是一位退休的建筑艺术史学者,每个月只有大约30美元的退休金,她属于当今莫斯科最贫穷的阶层了。她贫困,却不贫乏。 剧院献花场面感人 在莫斯科,情人、亲友间送花,大多是1枝或3枝,都是单数。这是莫斯科人的风俗,是决不能搞错的风俗!只有在亲友们遇到丧葬之类的伤心事时,你才可以带着双数的花朵去慰问...... 送花最多的场合是在剧院,是观众献给演员的鲜花。当演出结束了,许多观众将大把大把的花柬或由孩子、或交给剧院工作人员、或亲自送到舞台上,一般是送给扮演主角的演员的。 这是在莫斯科剧院里最为动人的场面。这不仅体现了莫斯科人对文化艺术的崇拜、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尊重,也充分表现出莫斯科人上剧院不是去消闲、去摆阔,而是去学一门极为重要的功课--人的功课。 在克里姆林宫大剧院看过几场芭蕾。这是莫斯科最大、最豪华、也是票价最贵的剧院,最好的票约合3美元,是一般话剧院的10倍。 克里姆林宫大剧院的大厅和舞台都十分巨大,舞台美术和灯光的设计非常吸引人。一次看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观众中的孩子们很多。 幕间休息时,观众就开始向演员献花了,走上台的全是小观众,捧着鲜花,连蹦带跳地走上舞台,把鲜花递给主角,然后笨拙地鞠躬、踉踉跄跄地走下台来,仿佛是初次登台使他们陶醉了;最小的一位献花者不过三四岁吧,好艰难地爬上去,却不知道该将花献给谁!最后是被其他演员引领到女主角面前的......但是下面的掌声更响了......这样的场面持续了10分钟之久。 当然,最动人的还是孩子们在这儿初次被艺术女神的抚摸和拥抱后,所激发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