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已在非洲菊、百合、花烛和六出花等作物上得到普遍应用。因通过该技术能够获取不含病原体的作物,故这项技术的应用正日趋广泛。然而该技术也有缺陷,对此技术的制定合理的认证程序有助于获取优质种苗。
生物技术似乎为育种者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无性繁殖,如组织培养和分生组织尖端培养,长期以来被应用于百合和非洲菊的培育。目前,这类手段在其他作物的育种者那里也日趋流行。利用无性繁殖来获得符合期望要求的新品种的几率很高,而这是传统的种子杂交技术不可能做到的,原因是品种的不稳定性或极高的授粉难度。
无性繁殖的优势包括:仅需要少数优良母株;可加快育种速度;可不间断地生产繁殖材料供应给栽培者;能够有效保护种质资源。因组织培养是生产均一、无病原物种苗的理想手段,因此更多的育种者开始采用这项技术。
然而,通过组织培养生产种苗并不简单。要得到优质的繁殖体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选择优质的繁殖材料,从劣质材料上是无法获得优质种苗的,同时如果组培环境不够洁净,污染也极容易发生。
其他不利因素包括:该技术属劳动密集型费用较高;无性繁殖会因各培养室在种苗贸易中各自为政而导致供应失控,从而导致生产过剩造成市场价格暴跌;生产进度失去控制有可能产生不合标准的种苗;对于容易变异的品种会产生不良后果。
设在荷兰的SBW组培实验室研究项目负责人彼得·范德林特指出,为保证培养及生产工序的质量,必须实施一套标准化程序。范德林特说,质量这个字眼包括很多方面,但有两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产品的质量,另一个是生产工序的质量。而后者可以通过世界公认的生产标准认证如ISO或HACCP得到保障。
为制订质量控制方案,须对种苗质量的每一个属性,如种苗健康状况(病理和生理方面)、形态、均一性、无菌性作出规定,以保证这些属性的复现。在这些属性被确定下来后,接着是设立目标并对达到此目标的过程进行认证。令生产者和购买者均可放心的是,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包含在认证中。
对生产工序的认证
彼得·范德林特介绍了SBW组培室的生产工序认证过程。
委托人将一个或多个母株送到实验室作为繁殖材料。所收到的母株会得到一个作物和品种号码,并记录下委托人和品种所有者的名字。订单也会分配到一个号码,随后对该品种的每一个植株以及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的每一个无性系做编号。该编号代表作物名称、品种名、原始母株和获得的无性系。
在继续做繁殖之前,从每个无性系中提取的测试样品被送到委托人那里作纯度鉴定,余下的无性系被存储起来。若无性系在鉴定中的表现不合标准,便不再进行繁殖。若一切正常,委托人会授意继续下一步生产。这样订单会被重新赋予一个号码,并将号码附在植株上。
范德林特解释说,在对生产过程做ISO认证时,所有的环节都将被记录下来,这意味着公司必须描述出生产工序是如何设计、计划和执行的;研究工作是如何贯彻到生产工序中的;都做过了哪些质量检验以及是如何测定的;当中采取了哪些预防和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