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花卉业是随着该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40年。
目前,韩国虽然有着相当大的花卉产量,但仍有一部分消费依靠进口。花卉消费从整体来看发展缓慢,但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国家或企业大型活动用花,转变到普通消费者消费,花卉已进入了普通韩国人的家庭。
花卉流通花卉类商品与其他商品有着不同的流通特性。花卉是有生命的商品,是在"活"着的状态下进行流通。花卉的商品价值主要由花卉的鲜活度来决定,也就是说,鲜活度越高价值越高。而其鲜活度保持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流通过程的影响。所以必须在流通过程中(从采收、包装、运输、上市到售出)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延长商品花的寿命。花卉是一种标准的"情绪化"高级商品,越是经济实力强的国民越是特别顾及"情绪",也就为花卉带来了高附加值。花卉产品的定价原则常常很主观,只要持续开发与挖掘新品种,就可提高附加值。
韩国的花卉流通途径分为以下四种,一、由国家组织的拍卖中心与拍卖市场,如位于汉城的拍卖市场,有200多家花卉生产企业登记,主要是以企业资本来流通经营。二、位于各市区的各种花卉市场,主要进行切花的流通。由一般商业资本来进行流通,优点是可随时反映消费者的需要。三、以生产者团体为主导的集卖场所,主要是盆花。这种流通方式使生产与最终消费者直接接触,也能较快地反映消费者的所需。四、都市郊区的塑料温室式盆花市场,往往是生产者亲自管理直至出售。这种市场商品种类繁多,其中有相当部分也是由生产者为满足消费者需要从其他地点进的货。
花卉流通中也有不同的流通问题:切花最主要的问题是要保证运输期限短,保鲜药物的研究与流通环境的改善可解决该问题;盆花在相同的运输条件下,比切花的花期要长。但其缺点是不能直接堆放,在装卸时也需大量的人力,并且也有毁花伤枝的缺点,惟一的解决方法是尽量缩短装卸次数。
1995年韩国加入WTO之后,花卉产品流通市场开始大幅度开放。现在,外来花卉企业约在韩国有5%的市场占有率。1997年,韩国开始允许外国人进行种苗、园林机械方面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国内花卉产业的发展。随着都市绿地不断减少,现代人对自我情绪的满足与追求,都使花卉市场蕴涵巨大的潜力。
花卉市场韩国的第一个"花卉批发市场"是1960年在汉城出现的"南大门市场"。开始的时候,有许多农家在露天摆摊销售各种花卉。后来,花农具备了一定实力,为了销售的稳定性,共同租赁一层建筑物作为固定的销售地点,这就形成了韩国花卉市场的雏形。
后来,韩国政府开发新市区,于是新市区周边的高速公路就成了全国各地花卉商人聚集的销售集散地。并最终于1984年建成了一个比南大门花市大得多的花卉市场,领导全国的花卉流通。
随着花卉消费习惯渐渐普及到普通消费者,花卉的需要量激增。1991年6月,由韩国政府投资兴建了一个花卉拍卖中心,主要供应汉城及周边广大地区的20%至30%的花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