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Entius先生带着我们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过程。首先是球根的冷藏处理,百合球根收获后先要在9℃的条件下进行冷藏,然后再把温度降得更低继续冷藏,到了种植前的一段时间,再把温度提高到9℃使种球生根。
经过生根处理的种球就要种植了。在Entius公司,种球的种植是在生产线上完成的,经过消毒处理的塑料种植箱内先由机械铺上一定厚度的,经过消毒的泥炭,由传送带送到操作工面前,操作工将已经生根的百合种球按照规定整齐地码放在泥炭上后,再由传送带将种植箱送到水龙头下浇水,此后由机械在种球铺上一层泥炭,这样种植工作就算完成了。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每个种植箱内先铺多少泥炭,再浇多少水,然后再铺多少泥炭以及传送带的运输速度等都已经在事先设定好,效率非常高,每小时可栽种6000株百合。如果不是用这些机械,单单由几个工人去完成这样的工作量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些机械也是十分昂贵的,其价值超过了20万欧元。
种植好种球的种植箱被整齐地码放在一旁,再由工人用叉车将这些种植箱运进温室,码放好,百合将在这里一直生长到切花采收。
在种植生产线的另一端是进行基质和种植箱消毒的设备。收获后百合切花的种植箱被运送到这里后,先将基质倒出,其中的百合鳞茎并不除去。这些含有百合鳞茎的基质在70-80℃的高温下经过约1小时的蒸气消毒,就可以再次使用了。为了使经过消毒的基质迅速降温,热腾腾的基质被从高处撒下,当其温度降到20℃时就可以使用了。基质经过一茬百合种植,必然会有所损失,为此,每种植一茬百合,就会再补充10%的新泥炭以弥补损失。基质的成分很简单,由60%的黑泥炭和40%的白泥炭组成,当然,经过几次种植使用,百合鳞茎也已成为基质的组成成分。
进入百合种植温室,只觉得这里灯光灿烂,由于荷兰的自然光照条件很不理想,人工光照就成了百合种植不可缺少的条件。温室内布满了同化灯(AssimilationLight),这种灯发射的光谱中专门加强了能够有效进行光合作用的红光和蓝紫光,平均每10平方米设置一盏,每盏灯的功率为400瓦。种植亚洲系百合品种的温室每天24小时都要开灯,种植东方系品种百合的温室每天也要照明18小时,这些百合的生产成本之高可见一斑。为了提高灯光的利用率,在温室的顶部还安装了铝箔遮光网,由于铝箔自身的特性,既能反射灯光,又能起到保温作用,节能效果非常明显,据测算可达56%!
除了箱栽,Entinus公司还有一部分百合仍然是直接地栽。不过即使是地栽,也有专门的种球种植设备,工作效率也很高,每小时可种植7000个种球。用于进行百合地栽的温室都是比较老的温室,其中就有公司刚刚创建时,于1969年建设的温室,那时的温室高度很低,只有2米高,而后来建的温室越来越高,去年建的温室已经达到4.5米高。主人介绍说,温室越高,约有利于空气流通,也就越容易生产出质量高的百合切花。当然,温室越高,造价也就越高,能够建起这样好的温室,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司在健康发展。
令人吃惊的是,在这里种植百合基本不用进行轮作。Entius先生说,这里的土壤每隔6-7年才进行一次消毒,百合依然可以生长健壮。而在国内种植球根花卉,轮作或是每年进行土壤消毒,几乎成了一个必备的条件,出现这样的差别,原因何在呢?Entius先生说不出,他只是表示以现在种植方式生产百合,完全能够获得满意的收成。而一位中国专家对此的解释是,这里的土壤结构非常好,百合可以很容易地生长出健壮的根系,因而植株也就非常健壮,增强了抗病性。因而不进行轮作,也不会出现病虫害泛滥的情况。
百合切花采切后,要进行分级。这项工作也是在生产线上进行操作,在生产线上有专门的设备用来分级、计数,然后由操作工进行包装。包装后的百合还要进行保鲜处理,东方系的百合在净水中浸泡4小时即可,而亚洲系百合则需要在硫代硫酸银(STS)溶液中浸泡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