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0 年,德国人访问日本,就曾对茶树进行了详细描述。1735 年,瑞典的植物分类学者将茶花正式定名为C am ellia 。实际上,最早进入欧洲的山茶属植物是茶叶。到1752 年以后,英国、荷兰、葡萄牙的商人、园林学者和传教士频繁进入中国和日本,将茶花带到欧洲各国。英国最早在1739 年从中国引进半重瓣开红花的红山茶品种,当时称之为'中国玫瑰'。到1792 年,东印度公司的一位船长将中国开白花的'雪塔'及其相应的复色品种带到欧洲。此后,又有许多欧洲人先后从其他国家带走了一些茶花品种。至19世纪中叶,欧洲的茶花品种已达300多个。茶花无论作为私人栽种欣赏,还是作为公共绿化植物,在欧洲日益受到重视和欢迎。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俄罗斯等国的许多公园中均能看到茶花的身影,如英国的皇家植物园、国立赛费尔德公园,西班牙的维哥、雷东德拉等11个公园,德国的汉堡、卡塞尔等14个公园,法国的南特及昂热植物园,意大利的维拉塔兰托及维拉阿纳利植物园等。欧洲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茶花协会,每年也会举办一些茶花展览。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欧洲在茶花新品种的培育方面进展较为缓慢。但是,由于欧洲气候寒冷,所以许多茶花专业研究人员和爱好者都在为培育更多的抗寒品种而努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茶花生长。因此,当茶花一进入这两个国家,很快就被当地居民所接受。据记载,1826 年, Alexander Macleay 从英国首次将4种红山茶带到澳大利亚。而新西兰的茶花最早是由法国移民在1840 年带入该国的,此后,英国的移民和传教士又陆续从英国和澳大利亚将茶花品种带进新西兰。与此同时,苗圃经营者也大量从国外引种茶花,大大推动了茶花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普及工作。在1880 年,澳洲就有报纸杂志刊登有关茶花展览的消息。茶花品种苗不仅被用作环境美化,而且还在茶花展中进行评比。茶花也被用于制作插花和婚丧喜事的花篮和花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茶花名优品种层出不穷,著名的'宽彩带'、'前奏曲'、'黄绣球'、'黑骑士'、'黑蛋石'等品种就是这两个国家早期选育的。近年来,由于绿化方面的要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了广泛的茶花种间杂交,培育了一大批微型、抗干旱、香花类型的茶花栽培种。茶花爱好者和经营者对新品种的追求,也使世界上成千上万的茶花品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安家落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许多品种丰富、面向公众开放的大型茶花园。例如,悉尼的沃特豪斯国家茶花园、维多利亚地区的澳林达茶花园、奥克兰的伊登公园、陶波地区的韦巴黑黑植物园等。每当茶花盛开之时,到公园赏花就成为人们的一大乐事。另外,教堂、私人花园、宅院及街道两旁的绿化带也常用茶花作为配植树种,进而美化了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