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卉业者来说,南非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并不是因为这里有美丽的景观,陡峭的悬崖,以及两个大洋交汇的好望角,而是因为,这里有着独一无二的植物资源。这里的8000个植物物种之中,本地物种至少有5000至6000种。其中,大多数植物属于山龙眼属,包括山龙眼、烟花菊等。从低矮的地被植物到高大的乔木,这些植物无论从色彩还是外形,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变化和差异,构成了令人眩目的植物大家庭。南非的本土花卉已博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从以下数字中就不难看出端倪:早在1880年,南非的鲜切花就通过海运出口到英国。有人把南非称作“现代花卉业的摇篮”,这是因为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最美的花卉产品,而且它的发展还极具潜力。目前该国每年大丁草的产值为1亿欧元,小苍兰的产值为6100万欧元。
在南非的主要花卉产品中,山龙眼(Protea)应该是比较有特色的。它是山龙眼属中最常见的一种,一直深受花卉从业者的喜爱。在南非人民送给庆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加冕礼的花篮中,山龙眼就占有一席之地。这恐怕也是山龙眼第一次走出国门。但山龙眼作为干花和鲜切花出口才是近几年的事情。
科布斯·卡特兹博士是南非农业研究委员会(ARC)的副主席,主要在爱森博格负责山龙眼的繁育项目,并且负责研究商业品种出口的问题。
关于山龙眼的最初研究开始于开普顿最好的植物园———柯尔斯顿布哈。该园建立于1913年,至今仍保存着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山龙眼植物群。1992年,研究项目正式移交给ARC,项目名称是:“保护山龙眼基因库和南非山龙眼商业化的研究”。
山龙眼是一种耐干旱和酷热的植物,并且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它对高磷酸盐的土壤非常敏感,所以在种植的时候对苗床需要做特别的准备,比如刚开始种植时在苗圃周围种一些喜欢磷酸盐环境的向日葵。山龙眼对严寒同样敏感,并且喜欢酸性土壤。
对山龙眼的栽培技术、繁育品种等方面的研究是ARC的一项重要工作。山龙眼的繁殖可以靠种子,通常被称为裂果,但这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容易产生变异。所以为了保持商业上的可行性,扦插是最好的办法。
山龙眼的灌溉和病虫害管理同样值得注意。在培育过程中,浇水量、营养成分和土壤的pH值都有一定的指标。研究人员发现,由病菌导致的颈腐病是影响山龙眼生产的重要问题,因为它会使植株迅速死亡,而且病菌会快速地蔓延到整个生长区域。
山龙眼的采后管理期,关键是避免黑叶病,因为它严重影响山龙眼的瓶插寿命。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黑叶病的发生,比如叶子受到物理性的伤害,发生了氧化反应,或是发生病虫害,或者是气温过高。这些因素都可以使它的花期从4周降到1周。通常采后2至5天,叶子就会变黑。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工作,观察它货架期的长短,他们希望以此判断,靠船支运输出口是否可行,因为这类植物非常重,空运费用太高。
在选育新品种的研究中,科研人员选择了那些茎又长又直的,有漂亮的叶子、美丽的花朵或花苞,并对黑叶病和其他病害有更强抗性的品种。迄今为止,他们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已经挑选出了一大批优良的山龙眼属植物品种,其中超过100种已经可以大量繁育, 30种已经用于商业用途,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果。
目前南非国内从事山龙眼商品化种植的有350人,他们的产量占该国总产量的80%,他们当然也会从野外采集一些山龙眼,但是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野外采集也只是为了收集品种而不是为了种植。现在,90%的烟花菊、50%的切叶和80%的山龙眼都是通过商品化手段生产出来的。现在南非山龙眼的商品化种植面积为4200公顷,其中950公顷是用于育种和繁育,400公顷用于选种,其余的全部用于成品花生产。
ARC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致力于拓展山龙眼的海外市场。科布斯介绍说,“一般说来,山龙眼开花的时候北半球正是冬天。可是,我们的主要客户都在欧洲,他们希望山龙眼在夏天开花。作为生产者,就不得不考虑到这一因素,并且调整季节的生产数量。”
据统计,70%的山龙眼产品都用于出口,其余的部分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而在出口的产品中,销往荷兰的最多,能占到80%。过去,南非人非常看好美国的市场,但是从南非到美国迈阿密没有直飞的航班,不得不绕道亚特兰大,使他们减少了出口的数量。所有出口产品中销量最好的是帝王花等3个品种,他们可以占到全部出口产品的 58%。
干花是南非花卉出口的另一个大头,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的干花已经通过海运到达欧洲。现在南非国内有400人从事干花制造出口行业,每年的销售额达500万欧元。题图照片为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