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荒漠化已成为世界公害,全球1/4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危害,沙尘暴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多亿美元。为此,联合国环发大会把防治荒漠化列为《21世纪议程》的优先行动,加快治理荒漠化已成为世界共同的使命,更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现在,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探讨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和对策,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美国
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土地面积为80万平方公里。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就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为治理荒漠化保驾护航。如限制土地退化地区的载畜量,推广围栏放牧技术,引进与培育适合种植的优良物种,逐渐恢复退化植被;施行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另外,国家对农作物种植及种草种树者,在技术、设备、资金上也给予支持。
印度
在治理土地荒漠化上也有明显成效。目前印度已利用卫星编制了荒漠化发生发展系列图。基本摸清了不同土地利用体系下土壤侵蚀过程及侵袭程度;开发了一系列固定流沙的技术。如防风固沙林,就是迎着风向,垂直营造多层次的由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灌丛组成的林带,建成绿色屏障,以减缓风速,降低风力。再就是沙丘固定,印度西部干旱严重的拉贾斯坦邦58%的土地为流沙和沙尘,严重威胁着农田、灌渠、公路及建筑物,他们通过种草植树等生物措施,目前已治理和固定流沙地10万公顷,既保护了环境,又改造了大片流沙地,达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以色列
在治理荒漠化上更是独树一帜。以色列的荒漠化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75%。他们采用高技术、高投入的战略,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在荒漠化地区创造出了高产出、高效益的辉煌成就。为了提高荒漠化土地的产出,科技人员大力研究开发适合于荒漠地种植的植物资源:一是广泛引种驯化,他们派出科技人员前往世界各地,将世界上干旱地区有价值的物种广泛地收集试验。奇内盖夫本大学从40年前就引进世界各地1000 多个树种,通过驯化,许多已经适应了当地荒漠化气候。二是植物杂交育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抗盐碱耐干旱的新品种。三是对作物引种驯化和育种改良都是以市场为目标,充分发挥优良品种优势、季节优势,从而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使治理和开发荒漠化有机结合,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