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岩、有机肥、砻糠灰、木屑,适用于造林苗木培育和蔬菜、花卉大苗种植,特别是芽苗移植。另外,宁波鄞州林果站也利用专门的生产流水线生产网袋介质,网袋材料是无纺布。
混合配方介质生产和应用渐成气候 近年来介质生产厂逐步专业化,加上进口的混合配方介质在国内的成功推广应用,种植者开始表现出对混合配方介质前所未有的需求。因此,新近发展起来的浙江省内栽培介质工厂,也开始重视混合介质的生产。据调查,2005年,浙江省内自主生产的介质种类除了保持原有种类如泥炭、蛭石、珍珠岩、木屑、陶粒、松鳞、核鳞等单一介质外,混合型配方专用介质生产量大幅度增加。如森禾介质中心2005年全年生产各类介质约6万立方米,其中60%左右为混合型栽培介质,即采用进口泥炭或国产泥炭与珍珠岩、蛭石、松鳞、木屑、砻糠灰、椰康等介质中的三种或四种混合,配成各类植物专用介质,包括仙客来栽培介质、蔬菜育苗专用介质、扦插育苗专用介质和苗木栽培介质等。国美园艺也开始尝试利用松鳞、核鳞为主要材料进行洋兰等高档盆花的专用介质的开发,而亚林所年产2000方左右的介质,也是定位在山茶专用混合配方介质。进口介质方面,除斯里兰卡的椰糠是以原料形式为主进入浙江市场外,其他厂商大多是以混合专用介质形式进入,主要用于种苗和花卉生产。随着省内介质生产厂家自配介质能力加强,同时由于进口介质价格昂贵及我国花卉栽培技术的提高,介质原料形式的进口将逐步取代混合配方专用介
质的进口。
家庭园艺的发展带动小包装介质的销售 随着家庭园艺的发展,小包装介质的市场需求逐步形成,介质销售的模式也逐步从专业推销向公共销售渠道(如超市)过渡。锦大绿是浙江地区首家进行家庭园艺小包装介质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一直是以介质原材料出口为主业。从2000年起,该公司打出″锦大绿产业″的品牌,各种栽培介质从蛭石到花卉种苗生产介质、土壤改良剂等,一齐进入国内市场,同期,家庭小包装的园艺介质3.5升装的蛭石、珍珠岩、泥炭、兰石、陶粒、底石等通过超市和花鸟市场,面向家庭园艺种植者。现在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在开展家庭园艺产品批发兼零售业务中,也重点推出了园艺介质的家庭小包装,包括赤玉土、鹿沼土、松鳞、核鳞、泥炭等介质等,消费者主要通过网上在线支付、邮购的方式购买。
进口泥炭销售竞争愈演愈烈
国产泥炭和进口泥炭质量上的较大差异,使得泥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是进口量需求最大的介质。目前在浙江销售的泥炭品牌有克拉斯曼、凯基拉、品氏托普、发发得、阳光、伯爵泥炭等。由于品牌众多,相互间竞争激烈。
进口介质因辅材价格贵、劳动力成本高和运输费用大造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国内花卉市场的成熟度尚较低,对高品质产品的认可度不高等诸多因素,导致对进口介质的应用仍然没有大的突破。据有关人士分析,介质品种不能根据栽培品种及栽培技术条件的差异进行及时调整,也是进口介质推广不开的一个重要技术障碍。如以泥炭为主要成分的介质产品,2005年全国进口量仍然稳定在2004年的3万立方米左右的水平,浙江地区整体情况与上年相比也相差无几,但从发发得泥炭单个品牌的销售量来看,除了育苗泥炭仍占有一定优势,略有上升外,进口介质的总体销售比2004年还略有下降。
新型特产栽培介质成为进口介质的新宠 随着介质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在原有介质种类不能更好地拓展销售渠道和赢得更进一步的市场额度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开始瞄准国外的特种新型栽培介质,希望借此大做文章。如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园艺资材展览会上,国美园艺从日本进口的尤其适合兰花栽培的赤玉土、鹿沼土等产品,受到兰花生产者的欢迎。一位参观展会的兰花种植者,一下子就订购了500包。可见,适时引进新型的特种栽培介质成为行业有效的竞争手段。
园艺介质出口大有作为 2005年,浙江省内自产介质的消化仍然以自用和内销为主,主要集中在华东一带。森禾自产介质6万立方米左右,大部分自用,少部分销往省内市场、江苏和安徽等。国美园艺2005年第一次尝试介质出口,就完成出口松鳞3个集装箱,核鳞5个集装箱,珍珠岩7个集装箱的业绩,实现销售额6万多美元,计划今年出口松鳞、核鳞30个集装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