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植树节了,各地又开始张罗着一年一次的植树活动。植树,本该是件好事情,前人种下一棵树,就为后人留下了一份财富。那为何还要算算“经济账”呢?
首先,为了方便植树活动好停车,有关部门事先得找辆推土机,推出一个空场子供各单位停车,要是地方不够大,还要压坏老百姓一部分庄稼。推停车场,补偿庄稼等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其次,各单位的车辆燃油钱自不必说了。搞那种大规模的植树活动,一般要选个稍大点的荒山,可山脚下往往没有修通水泥路,车辆免不了要走些泥土路。如果天气不好,车辆一来一回后又得进洗车店,这种洗车钱也成了一笔公共开支。有的单位甚至还会以职工种树为借口发补助、搞个新年聚餐什么的。
再者,植树,工具是少不了的。那些种树用的工具每年只用一次,可用过之后往往没地方保管,或者因管理不善而烂掉、遗失。每年植树都要置办一批新的植树工具,这笔费用也不小。
再说说植树过程。人到齐了,树苗是分发,先来就领上一捆,拿多了种不完就随便扔在山上。要知道树苗可都要几元钱一株,随便浪费甚是可惜。但更大的浪费还在后头,干部职工植树的热情高涨,态度甚好,可是又有几个人真正懂得植树的技术呢?栽树有时并不是说随挖个坑就能种活的。种树方法不对,加上日后无人管理,致使这种大规模植树活动所植的树成活率很低,浪费巨大。有的地方甚至年年在同一座山的同一地方种树。
笔者认为,植树虽好,但也要讲究效益、成本,那种形式主义的植树活动实在是要不得。我们应该设立绿化基金,干部植树可以作为一份义务,每年必须拿出一天的工资来支持绿化基金。而有关部门就可以用这笔钱来请专业人员植树,想必其效果会好得多。另外,为了方便全民种树,有关部门还可事先辟出一些荒山,规划好,然后发出公告,让市民自发地去那里植树,或者认养一些树木,从而让专业植树与全民植树两不误。
植树,要算好“经济账”,那才是节约型社会,才能将利国处民的好事办实。
植树虽好,但也要讲究效益、成本,那种形式主义的植树活动实在是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