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月16日结束的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银杏为江苏的省树。这给同为“银杏之乡”的邳州和泰兴两市发展银杏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两市面临共同的挑战:如何延伸银杏产业链?怎样为银杏产业提档升级,增加银杏产品的附加值?如何提高银杏的知名度,让银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近日,本报驻泰州、徐州两地记者就此进行了连线——
银杏给百姓带来了什么——
泰兴:家家有银杏,户户产白果
邳州:2000户靠银杏年收入逾2万
赵晓勇(新华日报驻泰州特派记者,以下简称赵):泰兴农村堪称“家家有银杏,户户产白果”。价格的制约一度影响了银杏的发展,2003年,政府投资1240万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银杏交易市场。现在,银杏市场价格和全国联网。每到白果上市的季节,就有300多位农民经纪人活跃在各个村落,收购白果并集中到市场交易,接受来自东南亚、美国、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订单。在这个交易市场,集中了年产4000吨的泰兴白果中的80%。据了解,该市场年交易量在6000吨以上。经纪人自豪地称之为“买全国,卖世界。”
李先昭(新华日报驻徐州特派记者,以下简称李):邳州人广泛开辟资源综合利用空间,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邳州银杏以港上镇“天下银杏第一园”为中心,五个乡镇连片种植,成为农业部命名的国家银杏森林公园、全国银杏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国内最大的银杏资源基地。2006年,邳州市银杏产业综合收入达12亿元以上,全市银杏果、叶、苗、盆景年收入超过2万元的农户近2000户,其中3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00多户,5万元以上的36户,银杏产业更趋理性发展。
银杏产业化现状如何——
泰兴:银杏加工人均增收600元
邳州:形成了20万人从业规模
赵:为拉长银杏产业链,促进银杏果、叶加工增值,泰兴市组建了银杏产业开发办公室,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产业开发,与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兴办果、叶深加工企业12家,开发了银杏晶、银杏茶及银杏片等20多个新品,初步完成了银杏产业链的延伸,年消耗银杏果1500吨、干叶6000吨。全市果农从银杏深度开发中人均增加收入600元。江苏华尔康药业有限公司,借助中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力量,运用国际国内领先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每100公斤银杏果仁中提取1公斤银杏油。再以银杏油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银杏胶囊。一盒两瓶装的银杏油胶囊,在马来西亚、我国台湾市场卖到了1080元人民币。但是,像这样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还是不多,带动效应还没有显现出来。
李:为变银杏市场“散兵游勇”为“抱团作战”,邳州成立了市镇村三级银杏协会1000多个,组织银杏产业经纪人3万多名,形成了“农户+市场+协会+政府”的四级网络管理;同时,为发展精深加工延伸银杏产业链,全市建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9家,13条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银杏黄酮250吨。其中2个银杏黄酮提取厂具有自营出口权。先后建成千吨银杏恒温库一座,银杏叶烘干厂5家,季节性烘干能力达6000吨,银杏食品、保健品加工企业10多家。
银杏在邳州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在全市有银杏26万亩,存株量达2.6亿株,年产干果125万公斤,干青叶1.5万吨,年生产银杏酮100吨,从业规模20万人。
产业化升级瓶颈在哪——
泰兴:缺的是资金和技术
邳州:突破低水平重复少办法
赵:银杏产业“钱”景一片光明,但和其他农副产品一样,深加工的资金、技术瓶颈还没有完全打破。目前全市仅有银杏深度加工企业12家,且作坊式经营多,规模经营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效益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由于银杏深度开发科技含量较高,当地科研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企业需要新技术、新工艺时,往往实行委托研究,不仅成本大,而且不能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影响了开发的积极性。
另外,在泰兴市银杏加工企业中,虽有7家申报了注册商标,5家申报了标准条形码。但由于宣传不够,社会知晓度低,打品牌、创名牌难度较大。有关人士建议,有必要建立一个中国银杏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银杏。
李:银杏产业的升格必先突破“围城”困局。在银杏产业发展的早期,低廉的种植和管理成本,高额的产品价格,使许多农民一夜暴富。因而大批农民跟进。银杏加工企业一度形成无限制、无计划扩张状态,这些企业由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