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体生物越复杂,生态也就越稳定。”居峰的观点是,物种越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就越复杂,增强了其约束机制,也就形成了任何一个物种都不能“独霸”的局面,使群落的稳定性大大增加。
不仅动物变得复杂了,紫金山上的植物结构也在过去几年内悄悄地发生变化。
在以前,紫金山的松类林是最多的,但现在,“老大”的位置它们早就坐不住了。此次调查显示,与1982年的普查结果相比:松类林面积由912.45公顷减少为443.3公顷;栎类林面积由406.05公顷增加为600.7公顷;刺槐林由原来的143.59公顷减少为84.9公顷。而现在最多的树木应该是“杂阔林”,已从原来的206.83公顷增加为663.3公顷。
中山陵园管理局园林处万志洲处长昨天告诉记者,紫金山在历史上曾遭遇过战火的摧残,后来大面积植树造林。以前,一些树木的品种过于单一,产生了病虫害。现在,紫金山森林公园的生物群落已经越来越稳定。
“不仅要调查动物,我们还要调查植物。”万处长说,管理局将在近期全面开展植物的摸底工作。
中山陵园管理局园林处负责人说,从1992年开始,南京基本上没再用过喷药的飞机,中山陵园的森林害虫防治,已由当初的“航空化学防治”转变成新型的、也最为经济的“生态控制”,而山上随处可见的灰
喜鹊对此功不可没。
喷药杀虫污染空气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先后有日本的松干蚧、松材线虫等有害生物从国外传入。松树林发生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先前南京使用的方法就是航空化学防治和人工扑杀。但喷下的药水,在杀了害虫的同时,也杀了其它的生物,“还污染了整个城市的空气。”
万志洲回忆说,后来有人提出,用
灰喜鹊来捉虫的想法。“管理局在1976年的时候,饲养了不少的灰喜鹊,放到山上去抓虫。”
紫金山上喜鹊窝有数万只 “灰喜鹊确实捉了不少虫子。”万志洲说,当年用来对付害虫的还有赤眼蜂。让万志洲等园林专家想不到的是,当年的灰喜鹊因为被关在铁笼子里,繁殖能力不行,大家商量后决定,还是让灰喜鹊回到大自然中去。
万志洲告诉记者,现在紫金山上的喜鹊窝有数万只,“这些喜鹊窝要重点保护,对在紫金山乱逮鸟的人,要严肃查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