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完成。
蓝粒单体小麦则很好地解决了中国春单体系统利用较困难的难题,这就是此项工作的创新:运用从偃麦草中得来的蓝粒基因创造了一套蓝粒单体小麦。蓝粒单体小麦在一个麦穗上可以长出四种颜色的种子,深蓝、中蓝、浅蓝和白粒,不需要用显微镜,只根据种子小麦糊粉层的颜色就可以知道它的染色体数目。如果小麦种子显出深蓝色,就说明它有42条染色体,为二体;中蓝和浅蓝色说明它携带41条染色体,为单体;而白色种说明携带40条染色体,叫缺体。用缺体与远缘植物杂交,可以较容易地将外源染色体转移到小麦中,为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路。
Sears等国际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对此创新给予高度评价,1986年李振声作为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在西安组织了第一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学术会议,1993年,又在北京组织了第八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议。中国小麦育种在国际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广开食物来源
位于平西府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实验站离李振声家二三十公里,他一有空就到田里去转转,还把小麦种到了自己家里的阳台上,童依平说这是为了便于每时每刻对小麦进行观察研究:“他在家里也要记录小麦的生长,这样可以充分了解新选育的小麦材料的特性。”
在他的学生眼里,李振声是位很和蔼的导师:“他每时每刻对我们都很爱护,虽然极少发脾气,但是要求我们是很严格的”。
童依平说,自己的导师不仅是一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还是农业战略科学家,“他曾经带队在全国跑过很多地方,南方草地、北方草地、新疆沙漠化土壤,他也考察冰川,关注水资源利用问题,除了应重视粮食作物外,先生还主张努力加强沿海滩涂治理和海洋渔业的发展。
他有一句话叫做:‘面向全部国土,广开食物来源。’”
李振声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我国宏观农业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如他在2004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滑坡的关键时刻提出了粮食需要实行恢复性生产的建议。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994 9亿斤,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有人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通过进口粮食可以实现“变相地购买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 ,李振声的回答是:如果打起仗来,你能够去买粮食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