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园,种植着一种令人称奇的枯枝牡丹,据古典小说《镜花缘》中的描绘与旧〈〈盐城县志〉〉的记载,此花原产于河南洛阳,相传宋代已名扬海外,元末卞元亨将军避乱时带来此地栽种,后因神奇,卞氏曾为之建祠辟园。每年谷雨前后,牡丹绽放,美艳润泽,芬芳馥郁,叶片繁茂厚实,青翠欲滴,而主干却似饱经风霜,憔悴如干柴。让人叫绝的是,正常年份每朵花为12瓣,闰年多为13瓣。花分紫红、粉红两种,花蕊金黄。更有奇妙的是,建国10周年时,此花竟应时两度开花。1972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时,牡丹又在隆冬季节怒放,故有奇、特、怪、灵之誉。
琼花,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珍异花卉,号称“天下无双独此花”。花开时节,树冠洁白一片,团团如盖的花团由成百上千朵白色玉盘合成,而每朵花又由八朵小花组成花环,中间又簇拥着许多乳白小花,层层叠叠,花态恬静,神情飘逸,晶莹皎洁。在历史上,琼花与扬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有许多美好的传说与诗文。当年的隋炀帝开凿运河七下扬州观琼花的故事,历代相传。宋代诗人王禹称任扬州太守时,曾作琼花诗,有序云:“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枝,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何木也,俗为之琼花。”后土庙也因之改为琼花观。大散文家欧阳修在扬州做太守时,特意为琼花兴建了“无双亭”。《扬州丛刻》的《琼花志》中记载宋仁宗在位时,曾将原来长在扬州的琼花移植到开封御花园内,不料隔年就枯萎了,后来把它运回扬州原地,竟又复苏弥盛,传为奇谈。扬州人喜爱琼花,把它视为知己,寄托着自己的感情与理想,每年四、五月间的烟花三月旅游节,扬州全城倾力迎客,赏春观花、花市采风、文艺表演、美食品尝与经贸活动融为一体,客来客往,形成一股股“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旅游热潮。
江苏春季花事善于借助植物的色、香、姿、韵及与自然季候所交织形成的声、影,来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和审美情趣。江苏人在漫长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在直接利用植物的同时,还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性格,使一草一木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如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兰、菊、水仙、菖蒲为“花草四雅”。江南园林中将玉兰、海棠、牡丹和桂花配置在一起,取其谐音“玉堂富贵”。同时,还利用植物这个有生命意义的园林要素,营造出春有花,夏有香,秋有果,冬见绿的应时之景和朝暮之息,形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效果,表现出了园林艺术对草木花树的个性特点、实用价值及美学功能的合理搭配和运用自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和无锡最大的园林锡惠公园,一年一度的杜鹃花会是最受游客欢迎的花事活动,置身繁花丛中,或会友言志,或寄情类譬,都能寄托特有的审美意趣。
素有“花卉之乡”之称的吴中名胜苏州虎丘,据山上花神庙碑记载,这里栽种花木已有近千年历史,发明和窨制花茶也有几百年历史。如今,每年3月20日至5月底的虎丘花会,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地产牡丹、杜鹃、郁金香、芍药等四大名花为主,各种时令春花铺垫的大型花展,其间穿插近十种民间艺术表演,创造出了江南地区花朝节的鼎盛与现代版本,每年有三百多万游客造访虎丘,其中不少人实现了明代诗人徐缙“平生游览遍天下,游而不厌惟虎丘”的抱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