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林地如今满目疮痍,荒山上,一道道挖掘机的痕迹颇似泪痕
被毁树木在挣扎
村民望着少许的残余树木,很心痛
■登封市一4000多亩林场32年后成了满目沙丘
■原登封县城关镇将林场发包于个人,并约定,如果林场卖沙,承包人每年向镇政府交纳2万元
■村民:“他们都是先在树上泼油点燃,过一段时间再开挖。”
■律师认为被毁林地属村组,乡镇政府对外发包已构成对村组的侵权
核心提示
30多年前,为防风固沙、绿化和保护城区,登封市万人会战,造出了一片4000亩的林地。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块林地被非法采沙逐渐蚕食,如今只见星星点点的树木而不见森林,坑坑洼洼的沙场随处可见。
为了保护林地,当地5个村的村委会和13个村民小组共18个原告,打了一场历时8年的集体诉讼官司,虽然最终胜诉,重新取得了林场的所有权,但是原先茂密的森林却一去不复返。拿着一纸胜诉的判决书,村民们欲哭无泪。那么,心痛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谁该为数千亩的被毁林场埋单?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万人会战造林4000多亩
“那时候林场内野兔出没,鸟语花香,果树满山,畜禽成群。我们经常去林子里打野兔,有时一上午就能打到好几只,外村人都很羡慕我们。”4月6日,站在横穿登封市城关林场郑少高速公路的一段引路上,68岁的张占清老人指着坑坑洼洼的满目沙丘说。
张占清家住登封市苹果园居委会一组,1974年到1979年任登封市原城关林场第一任场长,如今退休在家。回忆起当年植树造林时的情景,老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老人说,1973年为防风固沙,经原登封市城关公社(现分为少林街道办事处和嵩阳街道办事处)党委研究决定,由当时所辖的原城关、王庄、耿庄、北旨村、菜元等5村13组(下简称5村13组)兑出荒地和部分耕地4000多亩成立林场,所得收益由城关公社和5村13组按照三比七的比例分成,所有权归5村13组不变。
从1973年春开始,来自5村13组的群众和城关镇各机关、学校学生上万人连续数日奋战在荒丘上。他们自备工具,用镐头、铁锹挖出了一个个树坑,林业局调来了树苗,再由专业人员把树苗精心放置好,埋上土,浇上水。经过一个春天的会战,林场已经初具规模,然后5村13组再按照所兑土地多少抽调专人管护组成林场。
耿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