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害
1.细菌性病害(1)软腐病症状:阴雨天过后的晴天,植株突然打蔫,随后便倒伏,叶片急剧萎蔫、枯死,芽及叶柄基部最初呈水渍状,进而变成褐色软腐,球茎也软化腐烂,腐烂部位放出恶臭气味,且有灰白色糊状的菌溢。发病的初期表现在叶柄、花梗近地表处发生水渍状软化,病斑最初为白色或淡黄色,逐渐变为暗褐色。晴天时叶片褐色发黄,逐渐干枯;阴天时叶柄和花梗倒伏,并逐渐蔓延到球茎;潮湿情况下,发病部位的外部组织膨胀,破裂腐烂而且有臭味,内部组织呈黑褐色,触摸时有又粘又软的感觉。感病轻微时,球茎外观正常,似进入休眠状态。病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发病条件: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多湿、通风不良的6至9月份。而且在生长季节可以多次重复侵染发病。
发病原因:主要由于球茎埋入过深、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造成。带菌土壤是重要侵染源,此外也可借助水流、昆虫、病叶和健康叶之间的接触摩擦或通过操作工具进行传播。采用国产泥炭土很容易导致本病发生。
危害程度: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该病可危害植株的各个部位。
防治方法:①设施消毒用1%硫酸铜溶液清洗消毒用过的花盆和被污染的工具;盆栽用土要进行彻底消毒,在每立方米培养土中均匀撒上加水50倍的福尔马林稀释液400至500毫升,然后把土堆积,上盖塑料薄膜,密闭48小时后去掉覆盖物并把土摊开,待福尔马林气体完全挥发后便可使用。消毒时戴上口罩和手套,防止药物吸入口内接触皮肤。
②药剂防治每隔半个月左右,喷施1次农用链霉素300ppm或150至200倍的波尔多液,可以控制病情的蔓延。
③物理防治平时控制浇水,以免盆土过湿;定植和移栽时不要碰伤植株,以免伤口受侵染,发现有严重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销毁,以免相互传染。避免在高温季节采用上喷的方式浇水。
(2)细菌性叶腐病症状:本病在植株的叶片、叶柄、芽及块茎处均可发病。叶片发病,初在叶基部发生水渍状斑点,接着扩大变成黑褐色腐烂,并蔓延至整叶腐烂。叶柄感病,初期产生水渍状斑点,后病斑扩大成黑色斑块,继而造成腐败,叶黄化枯死,病叶柄的维管束变褐,并蔓延到块茎,致使幼芽变黑,形成芽枯。块茎上,芽点维管束变成褐色,进一步发展,导致茎内部腐烂或者腐烂部形成凹陷状龟裂而变干。
防治方法:消除自然传染源,防止种子传染,加强种子检疫。播种前用0.5%次氯酸钠浸泡3小时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1昼夜;随时摘除病叶或病株,集中烧毁,同时要喷药并保持环境的卫生,养护操作时尽量保持环境干燥,不要用处理过病株的手再污染健康植株;药物防治可喷150至200倍波尔多液,摘叶或摘花后的伤口处可用土霉素2000倍液或链霉素3000至4000倍液涂抹,以起到预防作用。
(3)细菌性芽腐病芽腐病病菌喜低温,多在11月至次年3月的寒冷时期发病。仙客来受冻后更易患病,其病状也是叶、芽、球茎发病腐烂。
2.真菌性病害(1)萎凋病:发病症状:该病由镰刀菌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发病初期部分叶片失去生机,凋萎、黄化,以后黄化叶片逐渐增多,雨后晴天植株全部枯萎,这种情况到夜间可以恢复正常,白天再度萎蔫,直到植株枯死。叶柄部分呈水肿状,有时表皮纵裂。在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病斑处长出棉絮状白色菌落,有时带淡红色。萎凋病是土传病害,受害部位由下向上变褐坏死。将发病株球茎横切开,断面可见维管束变褐,球茎一般不腐烂。
传播途径:萎凋病以菌丝体或原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病原一般从幼根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产生有毒物质,导致球茎叶片变黄枯死。在高温、潮湿条件下病情较重,病菌通过水流传播。
发病条件:多年栽培仙客来的温室,由于土壤带菌,随浇水病原从盆的底孔进入根部侵染。长势弱、根部有伤口的植株被侵染的可能性大。设施栽培周年发病,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对策:萎凋病发生后大多数药剂无明显治疗效果,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疗。
防治方法:此病主要以土壤传播为主,因此用土及花盆等要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