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粉病
白粉病可使月季、蔷薇等木本
花卉的苗木染病,也能使菊花、凤仙花、大丽菊、瓜叶菊、福禄考等草本花卉秧苗染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上,也危害嫩茎、花及果实。发病期自初春开始,延至夏秋季节。
1.常见种类(1)蔷薇白粉病:是月季、蔷薇、桃花等苗木普遍发生的病害。蔷薇白粉病菌一般以菌丝体形式在休眠芽内、病叶、病梢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当气温为17℃至25℃、湿度大时病害重,尤以温度为21℃、空气相对湿度为97%至99%时发病最重。
(2)凤仙花白粉病:凤仙花、百日草、波斯菊、大金鸡菊、三色堇、木槿等植物常发生。
(3)菊花白粉病:可侵染紫藤、枸杞、凌霄、福禄考、风铃草、美女樱、飞燕草、蜀葵、瓜叶菊、菊花、非洲菊、金光菊、金盏菊、百日草、大丽花、向日葵等花卉或苗木。
(4)山楂白粉病:可侵染山楂、榆叶梅、麻叶绣线菊、中华绣线菊等。
2.危害症状
主要在叶片、嫩梢上布满白色粉层,白粉是病原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病菌以吸器伸人表皮细胞中吸收养分,少数以菌丝体形式从气孔伸人叶肉组织内吸收养分。发病严重时病叶皱缩不平,甚至向外卷曲,叶片枯死早落。嫩梢向下弯曲或枯死。初发病时,先在叶上出现多个褪色病斑,但其周围没有明显边缘,后小斑合成大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上布满白粉,叶片萎缩,花朵受害则不能正常开放,果实受害则停止发育。
3.防治措施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繁殖,如月季有高抗白粉病的品种。其次,初发病时及早摘除病叶,集中烧毁,防止蔓延;植株不宜过密,应通风透光,湿度不宜过高;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同时用25%粉锈宁2000倍液,或45%敌唑铜2500至30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隔7至10天喷药一次。另外,刚发病时,也可用小苏打500倍液,隔3天一次,连喷5至6次。
二、锈病
锈病是花卉受真菌中锈菌寄生而引起的病害的总称。锈病在多种花卉上都可发生,特别对蔷薇、菊花、月季、杜鹃、萱草等危害较重,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降低观赏价值。
1.发病特点多发生于5至9月,平均温度24℃至26℃,相对湿度85%左右更利于其发生与蔓延。病菌遇夏季高温、高湿,夏孢子易死亡。如栽培管理差、栽种过密,通风透气不佳、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板结、土质粘重、施氮过多或缺肥及土质贫薄等情况利于发病。反之,栽培管理得当,生长健壮的花卉,发病则轻。寄主品种抗病力差异较大。
2.危害症状锈病能危害花卉的叶片、茎部和芽。
(1)危害叶片。开始在叶片及花茎上产生泡状斑点(病菌和夏孢子堆)。初被表皮覆盖,后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的夏孢子。有时很多孢子堆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叶面上铺着一层黄褐色粉状夏孢子。叶片在夏孢子堆周围失绿而呈淡黄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甚至造成全株枯死,花梗变成红褐色,花蕾干瘪或凋谢脱落。
(2)危害茎部。开始在茎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变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状,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后期在叶柄及茎上,长出深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肿斑,破裂后露出栗褐色粉状物。严重时可造成全株叶片枯死,在菊花等花卉上发生较重。
(3)危害嫩芽。次春病菌从嫩芽、嫩茎及叶基反面叶脉侵入植株,5月叶面上出现橙黄色夏孢子堆,后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严重时叶片全部受害,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片焦枯,提早脱落,严重影响生长和发育,多发生在蔷薇等花卉上发生。
3.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芽、病叶,烧毁或埋入土中;土壤湿度大时,要及时排水;增施磷、钾、镁肥,控制氮肥量,以防徒长;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提高植株抗性。发芽前喷3至4波美度石硫合剂。萌芽后,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生长季节喷洒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敌锈钠250至300倍液,或10%波尔多液,或50%疫霉净500倍液喷雾,或75%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还可用福美双、可湿性硫等杀菌剂。
三、缩叶病
由真菌中的外子囊纲病菌引起。主要危害桃、碧桃、
樱桃、杏、李等蔷薇科植物的叶片。
1.发病特点
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形式在芽鳞缝内或树皮上越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