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楠等濒危植物20多种共计5万多株。他向亲戚借钱,并把房子抵押贷了款,共投资20多万元,在秭归新县城租用了10亩地,建成了三峡濒危植物园。而他,也被当地人称为“三峡植物保护神”。
如今,冀学刚负债累累,只能靠为学校、机关等单位搞绿化来维持日常开支。但是,他对自己的事业还是充满信心。“重庆园林科学研究所在网上看到我的信息,派人与我签订协议繁殖疏花水柏枝,由我向他们提供疏花水柏枝幼苗。”
现在,秭归县不少学校和机关里都以摆上一盆疏花水柏枝和中华蚊母的盆景为荣。全县已有几十人从事三峡珍稀植物的培植和推广,一条三峡珍稀植物的产业链正悄然形成。
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三峡珍稀植物并不是一搬了之,我们要选择部分耐水耐旱的三峡植物重返‘故里’,为消落带重新披上绿装。这些‘植物移民’返乡将有助于库区物种资源的保存和发展,调整库区植物生长的数量和结构。”王勇说。目前,武汉植物所正积极参与库区物种多样性保护研究。
科学家们还为“三峡植物大熊猫”们设置了最后一道防线。宜昌市林业局三峡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种质基因库里,92种濒危植物的幼嫩组织静静地躺在零下80摄氏度的超低温冰柜里长眠。高级工程师
李新介绍说,这里冷冻保存了11种一级保护植物、46种二级保护植物以及36种三峡地区特有植物的幼嫩组织。“如果这些植物一旦灭绝,就可从种质基因库中提取它们的DNA进行繁殖。它们将和人类一起,永远‘活’在地球上。”
对于未来三峡珍稀植物的保护,专家还是心存隐忧。要完成核心种质的搜集、整理、引种、繁育和保存,达到种质资源的信息化和分子水平管理,实现种质资源潜在价值的有效开发利用,真正建立起一个全国领先的区域性种质基因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资金缺口也很大。他们希望将三峡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种质资源库纳入国家支持项目。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