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茅山脚下一个原本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十年间,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到2006年底,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149元。
老百姓最先把希望播下
村支书
李治顺介绍:全村3000多亩土地绝大部分是丘陵岗坡地,目前90%都种植经济作物,其中有苗木草坪2500多亩,
茶园200多亩,应时鲜果60多亩。他兴奋地说:“这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
最先播下希望种子的是一个叫罗业贵的老人。罗业贵平时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些花花草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骑着自行车把这些花草带到句容县城去卖,没想到很受欢迎。在到常州的夏溪镇苗木大户那里做了几年帮工后,老罗心里有了谱,他毅然回到村里,腾出家里的9分多田搞起了试验,第二年又扩种了几亩,年收入迅速达到好几万元,一举脱贫致富。50多岁的唐怀棋也跟着做,草坪每年可出2至3茬,每亩年纯收入一般在2500元左右,苗木的效益就更高了。
如今的西冯村,无论是房前屋后还是田埂小坎,巴掌大的地方都栽着绿色。这些灵动的生命很快富裕了每一个家庭,小洋楼盖起来了,冰箱空调彩电电脑买回来了,村里还有了10多辆私家车。
“绿色银行”越办越红火
如今在西冯村,专门从事苗木草坪的经纪人有26人。
罗业贵的小儿子罗荣明,是现任西冯村花木草合作社的社长。罗荣明原来是村里一个小有名气的包工头,村里有20多号乡亲跟着他走南闯北,承包一些小工程。1996年,罗荣明在父亲的影响下回村搞苗木,承包了20多亩
抛荒地,成为村里最大的苗木户。事实是最好的教育,外出打工的青壮劳力纷纷回村,仿效罗家专心发展苗木。几年下来,从松散到集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2003年,西冯村花木草合作社成立,作为农民和市场之间的“二传手”,由它负责与客商统一洽谈生意,农民们就坐在家里当老板了。
花木草经济还带动了“稻草经济”。捆草坪、扎苗木都需要大量草绳,从2002年开始,村里就陆续有人买来草绳机,利用闲暇时间编草绳出售。编草绳大多由中老年妇女在家作业,62岁的夏彩美去年一下买了两万多斤稻草。目前,全村有草绳机20多台,一年至少可为村民创收20多万元。村里还建立了专业铲草坪队和运输队。谁家要出售苗木草坪,队伍直接拉到地头,10多辆拖拉机和卡车候在地头。
扶持,镇村扶到点子上
西冯村村委会办公楼去年底落成时,一个叫孙平印的村民主动赠送了一台空调。问他为啥送,他说:“不为啥,有条件了,表示感谢。”像他这么做的,村里不止一户。
1998年底,村里开始有部分人种植苗木草坪,但外运是个头疼的事,出山只有高低不平的土路。尽管当时村委会负债累累,仍想方设法筹资修建了村里第一条通往外界的机耕路,把闭塞的西冯村与外界联系了起来。近年来,镇政府又先后在西冯村投资30多万元修桥、修路、清塘、筑渠,使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改变,而这些设施没有向农民收一分钱。镇政府还表态:“农民的苗木发展到哪里,我们就把路修到哪里。”
头些年,虽然有乡间能人的示范作用,不少农民仍心存疑虑。镇村两级组织出台了不少成文或不成文的政策措施,如为发展苗木草坪的农民争取无息贷款,政府提供担保;种植苗木的田地可免缴3年农业税,由村里代交。经有关部门牵线,与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结成“亲家”,经常请学校教师进村入户讲课,手把手地现场教农民技术。去年,镇政府还专门为西冯村花草木基地开设了网站。村民唐玉扣讲到这些感慨道:“那个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听课,觉得耽误时间,村里就鼓励我们,去听一天课补贴20块钱。其实学技术都是为了自己好,那时不觉得,现在真是体会到干部们的一片苦心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政府是助推器。”后白镇党委书记张映桥这样说:“农民的聪明智慧增加了我们的信心也给了我们启示,发展农村经济一定要因地制宜。工业是条路,落实‘一村一品’也是条路,适合发展什么就应该推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