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分两期,建设16个园区规划建设3条综合游览线路和1条专项游览线
由于植物园面积大,建设投入多,必须从实际出发,远近期结合,便于分期开发建设,兼顾环境、社会经济效益。规划分两期建设,近期建设在2010年完成,远期建设在2020年完成。
近期的规划建设目标,包括完成一级车行道、二级车行道、步游道、停车场、入口管理服务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引种驯化区及植物展示区的主要植物专类园(闽台植物园、南洋植物区、盆景园、水生植物区、药用植物园、草本
花卉园、藤本植物区、茶园);同时,有效联结西侧俞大猷公园和东侧仙公山森林公园,形成带状生态保护区。
远期建设将采用高新技术、现代化设施建设实验苗圃区并完善各功能分区。按规划完成其他植物专类园(刺桐园、灌木彩叶植物区、大花乔木区、岩生植物区、竹类植物区、果木园)建设。生态保育区完成林相改造并形成良好生态景观。
因地制宜规划十六园 引种驯化区:植物引种驯化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通过引进其他地区的植物品种,经隔离试种、驯化,采用高新技术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快速繁殖并推广到生产部门。通过引种驯化,培育出观赏植物和园林植物的新品种,为城市绿化提供新的植栽品种,提高城市绿化和美化的品位和档次,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实验苗圃区:将引种驯化选育出的新品种在实验苗圃地进行栽培实验,总结栽培经验。本区还可通过种子和无性繁殖、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
生态保育区:对山体林相进行相应改造,丰富色彩变化,形成群落型景山林。严禁采石,对林中的采石坑需恢复植被,形成水土保持良好的山林生态。
闽台植物区:闽台两地植物区系的相识性程度很高,植物园设闽台植物区,可以显示闽台绿地植被的地带性特征,挖掘地带性南亚热带园林植物资源。本区展示台湾、金门适种于泉州的植物为主。
南洋植物区:本区以棕榈科植物具热带风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广布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达3000余种,有乔木,也有灌木及藤本类型。
盆景区:盆景园内设赏石馆,陈列赏石及岩石标本,也可结合裸露岩石种植岩生植物,布置成天然大盆景。
水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园是根据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征及其对水动、静、深、浅的不同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而形成的园林景观。
竹类植物区:规划收集多品种竹子,选择南坡地形,形成一定规模的竹海。
灌木、彩叶植物区:收集多品种灌木,形成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
萌生植物区:萌生植物主要指虽阳光不足也能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
大花乔木区:大花乔木是园林绿化的重要品种,很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岩生植物区:根据园区的一些自然岩石,在其旁配植各种适合泉州生长的岩生植物。
药用植物园:即百草园,培植药用植物,让中医药学发扬光大。可根据植物的习性,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种植各种药用植物。
草本花卉园:本区含切花生产示范及草本花卉展示部分。
刺桐园:本专类园收集各种刺桐属植物。
茶园:泉州茶文化早已名满天下。结合自然山势地形规划茶园,形成层层梯田的茶园风景。
&nb
[1] [2] 下一页